民国双旗币哪个版本最值钱?

闵广英闵广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收藏有一枚1928年北伐军所铸的“双旗币”(图1),为铜质,圆形,直径约3cm。正反面分别刻有“共和纪念币”“壹圆”字样。背面中央图案为一旗杆,上下分列五星,四角各有三棵麦穗。据说这些麦穗代表的是当时国内二十行省及海外华侨;旗杆上有彩色带,上面印有五权宪法(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基本权力)和十八行省字样的彩带。

图1 1928年《国徽国旗条例》颁布后,国民政府明令停止铸造这一钱币。但是,由于这一条例没有明确规定,于是民间认为可以自行其是,继续铸造发行。不少地方军阀都打出了自己的“双旗币”——正面印自己的头像或像,背面的旗杆上印自己的省份缩写或象征五权的“五角星加火炬”。如川军将领刘湘曾在1935年和1936年先后铸造了两种含五颗星的“双旗币”,以纪念他的父亲去世一周年和他的生辰。这两种硬币现已被收入博物馆。还有的人将一面小旗插在旗杆上,以示区分。 上述种种,给今天的我们对这一段历史造成了不小的混乱。我们首先得弄清楚两个问题:一是这段历史的真实状态是怎样的——尤其是作为弱势政府的南京国民政府究竟有没有能力统一全国货币;二是如果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又是如何统一的,采用的方式方法对后世的影响怎样?

第一,从法律的角度看,南京国民政府的确没有统一全国货币的法定权力。民国初年建立的财政体制实行“统税制”,即所有的财政收入都要上交中央,不得挪用。按照这种制度,各省都要将自己征收来的税款直接运往中央,不能在当地使用。各省的钱钞必须在中央银行换成银元才能使用,这样使得中央银行的纸币能够顺利流通。但1930年后,江苏、浙江等省的税收开始不交中央而留本省用,他们发行的钞票(银钞)也在本地通行无阻。后来连湖北、河南等省也效仿起来,甚至把以前的“废钞”重印发行。这直接导致了法币在各地的信用丧失,不得不由军队强行押运到各地,甚至对不服从者枪杀以儆效尤。但这种方法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到了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已经无力回天。

第二,虽然国民政府没有统一全国货币的法定权力,但它实际上已经掌握了一套“软权力”,而这种权力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当政权的合法性受到挑战的时候,它往往乐于动用这种权力。因为这是一种较为“柔性”的方法,需要借助中央政府的权威而不是依靠暴力强制来推行改革,因此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一些。例如,当年袁世凯称帝时,为了显示其皇位的合法性,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就强行推行了一种“袁大头”,结果遭到各地军阀的抵制,收效甚微。再如1948年国民党执政后期同样想重新发行钞票,但却被共产党阻止,未能得逞。这种“软权力”的运用是需要把握时机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