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木板画现在值钱吗?
对于民间木版年画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迷信思想基础上,虽然木版画中的某些作品具有进步意义,但是,对于民间木版画的购买行为,一般群众往往认为这是“迷信”,“破四旧”和“文化大革命”中的破坏行为在广大农村几乎没有受到什么约束和制止;加上木版年画作为民间使用品和商品,本身也不可能有太高的造价,因此就很难长久保存下来,所以现在存世清初以前的木版年画非常稀罕。
木版年画的价值评估要考虑以下因素:年代,存世量,题材,印刷技术,印制质量,保存质量,原版还是拓片,品相,印制单位。木版年画的题材越珍贵、存世量越少,其价值越高。同时,木版年画的套色越多,印制数量就越少,技术难度越高,价值也越高,如套色很多、构图巨大的门神画《钟馗迎福》,就是木版年画中的佳品。一般来讲,木版年画如果在1949年以前印制,品相良好,存世量不多,尺寸在1.2—1.5平方米之间,印刷技术精湛,可以卖到500—1200元。
木版年画的年代鉴定,主要是根据颜色和纸质。如果年画采用套色印刷,年代应该在清嘉庆以前,因为道光后,采用单色印刷较易,就没有套色印刷了。同时,年代较早的年画画线较细,颜色较为鲜艳,品相也好。而清末的年画颜色暗淡、发灰,品相较差。
鉴定年画的纸质,是鉴定其年代的重要依据,不同年代的纸质有不同的特征。清雍正至嘉庆年间的年画使用连史纸,这种纸产自福建,纸质洁白、厚重,纸纹如织锦,拉力很强;嘉庆以后使用江西的毛边纸,纸质较厚,色白微黄,拉力大,不断裂;清末使用的官堆纸,质量不好,有沙眼,易断裂,发黄。
木版年画多是年节喜庆时张挂的,使用和保存都不够精心,保存至今品相完好的年画十分珍贵,其价值就高于品相较差的年画。由于木版年画的题材广泛,各种木版年画在收藏市场上的价值也不一样。在木版年画的收藏市场中,常见的木板年画有灶王、财神、娃娃、门神、神话故事、现实题材、窗花、桌围、喜联等。
灶王画是家家必贴的年画,清代有“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灶王像,也有三头六臂的灶王像,还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东厨司命府 南极延长生”的灶王和灶王奶奶像。
财神画也是年节必备的年画,财神主要有五路财神、关圣帝君、徐偃王、招财进宝赵公明等,最有名的是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财神”,在画上用红笔点出“金银满箱盈盆有余”,故又称“点金财神”。
娃娃画是我国木版年画中最受欢迎的题材,主要有连生贵子、麒麟送子、麻姑献寿、五子夺魁、状元探花榜眼,还有五子登科、九莲登科、百子嬉春等。
门神画有中国古代“门神”尉迟敬德、秦琼故事画,也有“镇宅神”赵公明、关羽、偏将军、捉对将军和“赐福神”王灵官等,还有古装戏剧人物,如华光、五虎将等。
神话故事年画,一般都是有教化寓意的,如“莲生贵子”。现实题材年画是以现实生活为表现对象的年画,清代雍正年间有表现军民同乐的《普天同庆图》和歌颂清官海刚的《海刚弹琴图》,著名的有《八仙庆寿》、《万事如意》,还有表现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水浒故事和八仙故事》等。
窗花有贴在纸窗上的“窗笺”,有贴在窗棂上的“窗额”、“窗旁”、“福字”、“春”字、“全”字等,也有“娃娃戏莲”、“天仙拱寿”、“龙凤呈祥”、“喜报三元”、“二龙戏珠”等。
桌围主要用于家庭过寿辰、婚娶、祝喜、上梁、挂红等喜庆之日,有“三星拱寿”、“福禄寿全”、“天官赐子”、“天龙戏海”、“万蝠朝辉”、“五福来朝”等。
喜联有“双喜”、“喜鹊登枝”、“鸳鸯戏莲”、“麒麟送子”、“金鱼满缸”、“玉女迎桃”、“五谷丰登”、“招财进宝”、“年年有鱼”。
此外还有各种花鸟虫类的年画,以及纸扎挂笺、纸笺等。随着木版年画在收藏市场上的价格逐步走高,出现了很多的仿制品和翻版,广大收藏者在收藏时一定要多加注意,掌握木版年画的鉴定方法。
木版年画采用木版套印方法制作,画面墨线都带有木刻刀痕,由深至浅呈放射状,在某些部位还可以看到由木版的年久磨损或变形产生的波纹线条,而仿制品采用石版印刷或照相制版印刷,画面的彩色虽然较为均匀,但是没有木刻刀痕和波纹线条,墨线也较为浅淡、细匀,不能表现传统年画的风格。木版年画大多使用矿物质颜料和植物颜料,颜色较为鲜艳,年代久了还不变色,而某些仿制品为了谋利,采用化学颜料印刷,颜色不正,不够鲜艳,时间一长就会褪色。
木版年画一般纸张较大,纸张采用宣纸或连史纸制作,纸质厚实,富有拉力,不易断裂,而仿制品的纸张一般较小,纸质薄,易断裂。木版年画采用传统印刷技术制作,印刷的墨线和彩色略有压印,而仿制品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制作,没有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