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凤眼琉璃有假的吗?
玻璃仿制宝石始于公元前25世纪的巴比伦和埃及。我国清代也有用玻璃仿制宝石,有仿红宝石的红玻璃,仿祖母绿的绿玻璃,仿猫眼石(碧玺)的黄色玻璃,仿翡翠(翠玉)的白玻璃(透明料)。清宫旧藏的玻璃器皿中有用碧玺、翡翠和猫眼石相提并论的名称,如“烧料”(不透明玻璃)、“透明料”,这是明清时期对玻璃器的习惯叫法,不能从字面上理解为料器。玉器中也有仿猫眼石的碧玺颜色,清代叫做“凤眼绿”。
猫眼石又称“睛”,有星、月、睛之分,带星状闪光的叫“星”,带晕散光带的叫“月”,带细长光带的叫“睛”。碧玺晶面若能同磨料平行,并使表面抛光,也会出现丝狭细长的光带,因碧玺呈红色和绿色,便有了“红睛”和“绿睛”,如长带呈弓形,又叫“凤眼红”和“凤眼绿”。
清代凤眼绿多用在扳指和鼻烟壶等器物上。凤眼绿玻璃的制作方法是在玻璃中加入“铅扁儿”(金属屑),再注入模子,经过烧烤,在玻璃面出现碧玺般的弓形光带。传世的凤眼绿玻璃器较少,清宫旧藏的有青玉凤眼绿玉板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