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石印章有收藏价值吗?
石质印章的制作在中国已经有近3000年的历史,材质包括有铜矿石、“五彩石”(孔雀石)及其他有色石。在3000年的印章文化历史上,石质印章与铜、玉制印章相伴生,而石章最终取代其他材质印章成为人们使用印章的主流材质,其主要的推动力量就是清代中期寿山石、青田石和昌化石等印石资源的发现和大规模开采。因此,从学术的意义上说,应该称石质印章为“印材”而不是“印石”。
印章发展到明清时期,其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印章作为“信用证”的实用功能价值,其“印材”美也成为石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明清时期的古代石质印章,材质主要有“五彩石”及其它有色矿石,产地主要集中于江西瑞昌,这些五彩石也被称为“瑞昌石”。瑞昌县自古以产铜著称,有“铜都”之称,“五彩石”是铜矿的伴生矿。清代学者毕沅在《墨学渊源》中有:“昌江之五彩石,色青如天水,杂以朱黄白墨诸色,即《考工记》‘章白’‘黑朱’之说,古五色石也。”的记载。清代张廷济在《清仪阁古印偶存》中说:“五彩石产江右瑞昌县,章皇殿本《永乐大典》引李石《荆南noreft="3px;line-height:180%;text-autospace:normal;mso-ruby-visibility:none;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href="http://pinyin.2012yc.net/utf8/m9543">辨微注》云:‘石有青者、黄者、赤者、白者、黑者,理甚分明,各随其石为之,不施采色,故曰五色之石。’又云:‘五色有间色,赤黄为橙、黄黑为缁、黑青为碧、青白为绿、白赤为红(即浅朱),六间色也。’”此段文字中,张廷济引用宋初学者李石(938-1017年)的文字描述了“五彩石”的颜色特征。同时,有学者从《考工记》的角度加以解释,认为“五彩石”又称“章白黑朱”。
目前,考古工作者在发掘古代矿冶遗址过程中已经能够发现大量“五彩石”的原生矿和表生矿,这种主要由铜的硫酸盐以及硅酸盐组成,以次生氧化矿形式存在的矿石。它在未风化时基本表现为黄色,经过长期的氧化、风化,尤其是水的浸染,逐渐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颜色。“五彩石”的硬度在4度左右,适于雕刻,故而被古代工匠选作矿冶辅助工具或美术工艺品的选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