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分多少书法?
1、隶书是秦朝下层官吏流行的书写体,因为这种书体出自下层,所以被称为“隶”;它产生于战国晚期,兴盛于汉朝,东汉时期达到成熟阶段。汉隶在继承战国时期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继承了篆书的笔法和结构特点,同时又改变了篆书的笔法,形成了“横折钩撇法”即“波势”之笔意和“蚕头燕尾”的结构特征。在汉代的碑刻中,我们还能看到这种成熟的隶书形态。
2、草书形成的时代很早,早在秦汉时期已经出现了章草、今草和狂草等形态各异的草书作品了。而草书则是在汉代的隶书基础上形成的,它在保持隶书一些基本笔法和结构特点的同时,省略了隶书的点划、勾挑及一些偏旁部首,并省去了一些笔顺规则,使字的笔画更加简洁,字体更加夸张变形,从而形成了一种既简捷又易于传情的实用书体。
3、行书在三国魏晋时开始兴盛起来,至今仍是最为人们喜爱的通用书体之一。行书的出现主要是适应了人们在写信,写便条以及公文签稿时快速实用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其特点是,笔画比隶书更加简省,结构比楷书更为自由,书写比较便捷。
4、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始于汉末,盛于魏晋南北朝,延续至今。楷书的基本特点是:形体方正,横平竖直,线条整齐,结构对称,章法有序等等。 5、篆刻艺术简称“篆刻”,是集书法、绘画、雕刻等多种传统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门类,是我国独有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以印章为载体,用切刀技法来表现各种风格的作品,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形式。
6、书法与篆刻的关系非常密切,许多书法作品都采用白文印或朱文印作为装饰或者作为题款的落款印章。有些书法家同时又是著名的篆刻家,像宋代的米芾、明代的文征明等都是著名的书法家同时也是杰出的篆刻家。
7、美术字是应用美术与印刷美术有机结合而成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是将设计中的造型要素加以提炼美化,然后通过特定的加工处理手段进行组合构成,使其成为具有特殊视觉效果的艺术符号。美术字一般是指现代印刷业中所使用的各种美术化了的字体样式及其标准画法方法的总称(如宋体、仿宋体、黑体、圆体、花体等)由于它们的实用性很强且美观易识故广泛流行于世被广泛应用于广告、招贴画、标志标识等领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