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利明书法如何?
我是从《中国书法》杂志上读到的有关徐老师的文章,对徐老师有了初步了解。看了有关他的视频讲座、展览、教学现场等,又进一步了解到他是一个怎样的学者型书家及一位成功的教育家。 作为书法家,我对他很钦佩;作为一个教师,我对他很尊敬;作为一名学书者,我想向他学习! 从他身上学到很多,比如对学术精神的追求与把握,对学术的严谨和执着精神。他在讲学中谈到他对学术的观点——首先是一个“学”字,就是强调学问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他要求同学们打好学术的基础,把写字变成做学问的过程。他说:“我们搞艺术的人要成为艺术家,就要有艺术家的样子,首先要做一个‘家’,所以要有自己的风格、面目。当然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是一个全才,但他必然会在某一方面下苦功、下功夫,然后有所得、有所成。” 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当今社会人们过于关注艺术家的“名”而忽略了他们之所以成功的根本原因——“学”。因此我们在注重“名”的同时更要注重自己在“学”方面下的功夫。只有打下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
记得在读研究生时曾听导师讲过,她年轻时曾拜著名书法家林散之为师。有一次去他家看他,发现书房里全是碑帖,有一面墙甚至没有放碑帖的空间了,是堆起来的碑帖,林老说,每天不临完这些就不算完成任务……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事情啊!我在想如果今天有这么好的条件,我会怎样呢? 徐老师在讲座中也提到他当年跟随陆维钊先生求学时的事,每次上课前都要先抄写先生所授内容。这种学习方法对我有很大启发。现在的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而不愿意主动学习,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也是正常的,但是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或放弃努力。我觉得可以借鉴徐老师的方法来克服畏难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对于自己所学,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就需要我们多思考、多积累,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