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产的翡翠便宜?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就围绕两个关键词:“产区”和“价格”,这两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就是:不同的产区出产的翡翠会对应着不同价格; 那具体是哪些产区的翡翠呢? 首先肯定是产自缅甸的翡翠,由于地理气候等原因,目前只有缅甸出产翡翠,而且这也是大多数消费者心目中的“翡翠产地”。而其他所谓的“产地”无非就是赌石或者切料的地方,比如莫西沙、木那、后江、阳美等等。(这里不讨论缅北的黑山矿区和基瓦布瓦矿区)
其次就是产自云南的翡翠,其实云南也是翡翠开采的重要省份之一,而且其产量还不少,主要分布地区为腾冲、瑞丽等地。而这类翡翠通常会被称作“云南翠”或“B货”,因为经过化学浸泡处理的缘故,其密度较小,手感轻飘,用行话来讲叫做“水头好、颗粒感弱”。当然,这类翡翠的价格自然是最低的了。 除了以上说的两种产地,还有一些地方也出过翡翠,但是质量普遍都很差,在这里就不详细讲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同样是来自缅甸的翡翠,有的昂贵无比,而有的却低廉得令人发指?这其中的缘由很简单——品相决定档次,出产地点影响价格。
先讲品相,同样是来自缅甸的翡翠,其品质却可以天差地别。这是因为在玉石形成的过程中,外界因素对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如高压、高温、高压等。在这些外力作用下,原本结构紧密的翡翠变得松散,同时内部会产生许多显微裂隙,一些矿物晶体也会发生碎裂。
虽然肉眼难以观察到这些细微瑕疵,但精密仪器可以。而那些高档的翡翠往往都经过了数年的打磨和抛光,表面粗糙度几乎为零,矿物晶体也为完整的柱状,所以看起来光彩夺目。相反,那些低端的翡翠往往具有较为明显的颗粒感和稀疏的显微裂隙,看起来就比较粗糙了。
接着讲生产地点,前面说了,因为外部条件的差异,同一块原石往往会出现颜色深浅不一的情况,所以在挑选成品时,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 但有些商家为了盈利,会把色差较大的两块原料拼在一起,做成满色花件或者挂件,这种工艺在行内被称为“二上”或“二绿”。这样的做法会让价格显得更高一些。
有些商家还会把原本颜色较好的部分切割出来,单独制作成一件作品,剩下的部分重新镶嵌,做成另一件作品。这样做不仅保留了原本的色调,同时也让作品有了更多的款式,可以说是两全其美。当然,这样的操作肯定会让价格更加昂贵。 所以看到这里朋友们应该已经明白了,影响翡翠价格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质量和款式。而产地的影响相对来说并不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