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玉和翡翠哪个更好?
在说翠友的疑惑前,先简单的说一下这两个词的意思。 种:是指翡翠的矿物组成、结构、晶体形状及其排列方式等。可简单分为:玻璃种、冰种、糯种及豆种等;其中玻璃种最佳,冰种次之,依次排列。但无论是玻璃种还是冰种,都指翡翠的结构细腻致密,透明度极好或佳。部分特殊品种会具有“种好色差”的情况存在。 水头:又称“水分”。是指翡翠的透明程度。可简单分为:水头短(干)、水头足(长)。一般情况下,同一种类的翡翠,越透明,其价格越高。
关于这两概念的解释,只是尽量做到简洁易懂且不专业,如有更专业的解释欢迎指正。 现在来说下这位翠友的问题。 他所提到的“种老”应该指的是种好,“水短”应理解为水头短。其实两者是相互影响的,种好的翡翠一般水头都不错,但水头足的翡翠未必种就好。 这里可能涉及一个误区,即“种水”的概念一直被混为一块。实际上,它俩是完全不同的评价标准,“种好”不代表一定“水头足”,而“水头充足”也不代表“种好”。 但有一个情况除外——B+C处理的翡翠,通常是用高温高压的方法同时改变其种和水。所以,遇到这种特殊情况,可以考虑把“种好”和“水头足”一起叠加计算。 B+C处理后的翡翠,本质上已经属于伪品,并不再属于天然翡翠的范畴了。
回到正题,对于题主说的两种,个人认为首先应该判断其是否为天然翡翠,如果连这一最基本的条件都不符合,那无论说什么都是无意义的。因为不论种水好不好,颜色如何,人工处理的翡翠都不是天然的,购买这样的商品,最终只能自认倒霉。 如果确定是天然翡翠,则不需要纠结于种水和颜色,因为这两种因素很难决定一件翡翠的价值,真正价值取决于的是:材质(翡翠颗粒大小与结晶构造)>颜色>种质。
但对于消费者而言,由于对玉石知识的一知半解,往往容易将注意力集中于颜色的美丑上,而忽视其他方面,这是极其不理性的行为。 一块质地粗糙的绿翡,即便绿色很艳,也绝对不如一块质地细腻的淡绿或粉绿手镯,前者即使有价也无市,后者往往价钱不菲。 所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翠友们在做功课的时候多留意各项指标的细节处,不要以偏概全,忽略细节所带来的影响。 以上,望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