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为什么飘蓝花?

薛红芬薛红芬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蓝花”是指翡翠中含有蓝色色调的色斑或底色,其特征是颜色非色素,在强烈光照下会消退;而“春色”则是指翡翠中带有绿色色调的色斑或者底色,它的特征是在所有光度条件下,色彩都稳定存在。所以从文字描述上就能很清楚地看出,蓝花其实就类似于种水底料中的“水头足”“底子干净”,只是多了些许颜色而已;而真正具有收藏价值和意义的春带彩,则是指同时带有绿色和紫色两种颜色的基础底色,其本质还是一种色形,即我们常说的“色根”。

因为自然界中存在的翠青色(青翠色的简称)属于绿-蓝色系,而淡蓝色则是蓝-白色系的典型代表。所以上述两种情况其实都属于同一色系的过渡反应,即颜色浓度和饱和度的变化导致了它们从“白底”到“绿底”以及从“绿底”到“蓝底”的变化。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春带彩”中的“紫”指的是紫色,而非红黄色调的“暖色”,因此对于底色部分来说,只有当它同时含有绿色的“冷色调”以及紫色的“蓝调”时,才符合“春带彩”的概念。如果只含有一方色调的话,则分别归于相应的类别之中。比如单纯含绿的底子称为“绿底”,单纯含紫的底子则称为“紫底”等。

由于天然形成的翡翠内部结构复杂,存在多种颜色实属正常,因此上述分类仅是为了表述方便而进行的简单划分,实际选购过程中并不能严格按照上述标准来挑选。 最后需要提及的一点是,虽然蓝花与春带彩均为翡翠内部颜色差异造成的表象,但二者所反应出的美感及价值却是大相径庭的。

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色彩的视觉反馈存在“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认知偏差,也就是人们往往只会注意到不同颜色之间极为微小的差别,而这些细微的色彩差异所反映到的感受是千差万别的。就像人们经常说的那句俗话“半分颜色差,价钱差一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选购时千万要注意不能因为颜色小而忽视了其重要影响!

冷云东冷云东优质答主

蓝花成因,在80年代中期时,有研究者通过对开采出来的高绿高蓝的标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由于原生作用所致。其主要观点为:

1、蓝花部位与其周围绿玉髓的翡翠颜色对比十分分明,两者之间没有过渡界限。

2、蓝花在矿物颗粒边缘以不规则带状分布和充填。并且在褐红色区域附近,也有少量颜色出现,在褐红色区域有分布,但没有蓝紫色。由此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1、蓝花颜色是在硬玉矿物结晶的同时,甚至是以后,在一定温度、压力以及应力的条件下,由于原生水溶液的渗透和原生蚀变作用产生的颜色。

2、与褐铁矿的生成环境不相同。

虽然这个分析有一定说服力,但也有不少疑义。

还有研究者专门对缅甸翡翠矿床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对其中的蓝花翡翠做了详细的研究提出翡翠的蓝花是晶隙蚀变而成,并且得出“翡翠的硬玉岩在成岩成矿后,曾长期受含有机质的水溶液浸蚀,硬玉晶体间裂隙和晶内破裂面被褐铁矿/高岭石化,绿色则是在硬玉岩裂隙中产生的”。

这个分析比较接近现在得到更广泛认可的看法。但“晶隙蚀变而成”的说法,在成因上看还存在较多的疑点,不能很好的说服人。蓝花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且听我们慢慢分析。

翡翠的主要颜色成因为替代色和间隙色。替代色包括绿色和黄褐色。绿是由于硬玉中Al3+离子被Cr3+替代所致。黄褐色是由于Fe3+替代Al3+离子所致;间隙色即翡翠中紫色和红色。紫和红是由于硬玉岩形成后期,遭受后期热液的交代蚀变,硬玉矿物中产生很多细小裂缝,有少量铁以胶体状态及类质同象形式沿裂缝渗入而呈色。当Fe2+呈微小颗粒(180-230埃)沿裂隙或替代在硬玉晶格内时,翡翠呈紫色;当呈色物质粒较粗时,则为红色。还有一种翡翠颜色是有机质碳化后染色所致。蓝花翡翠的成因必须从翡翠的颜色的成因着手分析。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