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翡翠的标志是什么?

陈八万陈八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翡翠的鉴定与区分,可以按如下步骤逐步进行: 第一步、首先应观察其色泽。如果是一般玉石,颜色会有渐变分布,从内到外的色彩是有明显差异的;而如果是染色的翠玉,则是整个晶体都被上色,没有渐变的感觉,颜色看起来比较“浮”和“透”。当然,也有些染色剂是加入矿物颜料,这种染色方式通常会被用来改善一些颜色欠佳的翡翠,使其能卖个好价钱,因此用这种方式染色的翠玉,通过结构观察是可以看到内部有深色矿物的,只是表面被一层染色剂包裹着,所以观察起来会有较明显的色差。

第二步、其次要看透明度。一般可以将翡翠切成薄片,看它的透明程度如何,优质翡翠的透明度很高,甚至可以达到“玻璃”般的触感(指用翡翠刻出来的印章在印油上擦过之后形成的纹理很清晰,好像有透镜的作用)。而质量一般的翡翠或是假翡翠往往都会显得较为“浑浊”或“半透明”,更甚者会呈“雾”状。 也可以将翡翠置于自然光下,仔细观察光线透过琥珀状结构时的变化。优质的翡翠会在光线穿透前后出现“明暗”交替的变化情况,就像手电筒照射下的树状图案;有些甚至还会有彩虹般的“双影”现象发生。这也是判断真品的一大标志之一。 而如果使用强光手电筒对着翡翠照射时,若发现光线可以从任何角度射入,且没有明显遮挡,说明这是一块品质不错的翡翠;反之则不足为宝。

第三步、接下来就是要仔细检查了。首先查看有无裂纹,注意不要只看表面,要仔细观察是否有暗暗的裂纹延伸到翡翠的内部;然后查看是否有杂色及色斑,最好是用放大镜多观察一下,因为一些天然翡翠或多或少会有蜡状光泽的灰白色杂质(特别是春带彩或春彩玉)或黑点、黄褐色的斑纹,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 如果发现有上述问题,但影响并不大,我们可以将相关部位仔细打磨一下,以获得更好的观赏性和保值性。 但如果在检查时发现有“两色相间”,并且绿色部分带有颜色的条带状延伸,就要小心是否为人工染色剂染成的“色带”,若是就要慎重购买了。 另外,还可以用手捏紧翡翠,看其是否变形,然后松开手,看看它能否迅速恢复,如果速度较慢或者不能完全复原,就说明该件翡翠的韧性不佳,不宜佩戴,升值空间也有限,购买时需慎重。

付帆橘付帆橘优质答主

翡翠独有的标志:翠性的存在。翠性指组成翡翠的柱状、粒状“硬绿”矿物在加工琢磨后,在表面上留下一些局部呈纤维状或粒状的凹坑,这些凹坑在放大镜下呈散光状、雾状。因这些凹坑的表面呈绿色,而这些凹坑之间是解理空隙或其它白色、黑色的矿物,与之在色调和光泽等方面有较大的反差,用专业术语讲,即为翡翠的主要组成矿物在解理平行方向上被磨削、抛光后呈现的具有该矿物本征的闪光。这就是人们在鉴定翡翠时所说的“苍蝇翅”或“橘皮”。天然翡翠具有翠性,在表面可以观察到短小的柱状或星点状的闪光。翡翠的“翠性”是识别翡翠真伪的重要标志。所以在购买翡翠时必须要观察“翠性”的存在。

翡翠的“翠性”表现形式主要是“萝卜丝纹”和“橘皮纹”。因为翡翠是多矿物的混合体,是由硬玉(或 jadeite)或者其它钠质、钠铬辉石(NaAlSi2O6)为主体的复矿集合体,是由许多细小的矿物晶体互相交叉,杂乱无章的组成,它的硬度在6.5—7.5之间,各组成成份硬度、韧性等有差距,因此在加工时、甚至是在使用中,解理发达的硬玉被解理(或裂开),在翠绿色的底子上出现白色或者灰白色的纤维状、脉络状的“萝卜丝纹”,这就是“翠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另一种表现形式为“橘皮纹”,“橘皮纹”是由于翡翠的矿物成分是多晶颗粒组成的,晶体有大有小,晶体颗粒间结合不是很紧密,由于密度有差异,所以在表面有凹陷或者凸起,看上去是不平的,就好像“橘子皮”一样。

“翠性”在一些浅色的翡翠中比较难看出来;“翠性”在表面粗糙的翡翠件中也很难看出来;“翠性”在表面进行了处理的翡翠件中(如胶填充、聚合物填充、染色等)也很难观察到,这就需要运用其它的一些测试手段和经验来鉴定翡翠的真假。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