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是如何形成的?

玉晨楠玉晨楠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是学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的,对宝石的成因有所了解。这里就简单聊聊翡翠的形成过程吧。 要说翡翠的形成,就得先聊一聊玉(硬玉)的形成。地球上绝大多数的玉石矿床,包括中国的玉石矿床,都产于岩浆岩(即火山喷发的岩石)或变质岩(由岩浆岩或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中,这些玉石的主要矿物成分都是硬玉(Jadeite),属辉石类矿物中的钙镁硅酸盐,化学式为CaMg[SiO4]2。

在自然界中,硬玉常以粒状集合体形式产出,呈半透明至不透明,颜色多为白色、灰白色,也有浅绿、深绿、黄绿甚至墨绿,极少数为淡黄色或红褐色。质纯时,硬玉呈白色或带灰白的绿色;当含铬时呈现翠绿色;含锰时呈现淡紫色或者粉灰色;含铁时则呈现淡黄色或者棕黄色。 随着不同的地质作用,一些原本独立的硬玉结晶,相互结合并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玉髓或者玛瑙。这样的聚集方式使得原本各不相干的硬玉矿物相互联系,构成了新的晶体结构——纤维状、柱状或者扁豆状。

但是这样做并没有结束,自然界中的玉石还有很多种类,而我们熟知的翡翠只是其中一种。要形成翡翠,还必须要经历最后一步——区域变质作用。只有经过区域变质作用的玉石才能拥有优质的抛光性能和良好的韧性,成为可供加工成首饰的玉石品种。在变质作用下,一部分矿物发生重结晶,原来的柱状或者扁豆状结构发生变化,形成更细小的纤维状或是颗粒状。同时,矿物中的铁、锰等元素部分或者全部氧化溶解,呈现出我们所熟悉的颜色。而质地致密的玉石经过反复清洗、研磨,最终成为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精美的玉石饰品。

佘歆凌佘歆凌优质答主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原生矿床不断地经受风化作用,慢慢地破碎、解体,使其中的翡翠原石从岩石中脱离出来,再经长期雨水冲刷搬运,沿着河床向下流动搬运,因翡翠原石具有一定的密度、硬度、韧度,因此在河水不断地分选淘洗中,残留在河底,这些翡翠原石,即成为次生矿床,俗称籽料或子料等等,这种由于风化、运输、磨圆及次生变化而变成的近于浑圆(或其它形状)的翡翠砾石,叫翡翠仔料,简称仔料。

由于翡翠原石长期在河里流水冲刷,水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产生化学反应,渗透到翡翠原石的裂隙空洞内,使翡翠原石受侵蚀,大部分都变成了黄色或褐红色,这就是为什么翡翠大多数都是有皮的原因。在长期河水冲刷中,一些裂隙多、不够坚实坚硬的翡翠块料被粉碎,剩下的都是粒度大、质地好的翡翠料。

总之,翡翠原石是在岩浆热液作用,及风化、河水冲刷搬运的过程中不断演进变化,从而使翡翠原石变得十分难开采、难琢磨,其价才变得十分昂贵,其品质、色泽才变得特别美艳晶莹,耐久性、观赏性、工艺价值才会特别珍贵,才可能成为世界珍宝。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