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年最大人民币多大?

鲍英鲍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最大的钱”这个问题,得分开来看待,从历史的角度和现在的角度来看。 从历史上看,最大的钱当属于明代的“海淘钱”,也就是西班牙远征太平洋殖民地时,从墨西哥带回来的白银。 明朝中后期由于朝廷财政困难,于是开始大量开采银矿,同时也从海外引入白银。当时欧洲各国为了抢占贸易市场,纷纷到亚洲进行走私贸易,而明末的白银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这些国家的“走私”。比如日本武士刀、荷兰的香料、葡萄牙的茶叶和铜币、西班牙的银锭等,都是当时进口的热门商品。

其中西属美洲殖民地生产的白银输入最多,仅贵州一个地方,就输入了上百万两。据统计,整个明朝共输入245万两白银,清初又增加了357万多两,所以总共达到了600多万两。 那么这么多的白银都去哪里了呢?一部分被铸成锭块形状,以缴纳税赋或清偿债务;另一部分则被铸成大小不一的银元,主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或者民间交易。

据考证,这些洋银元大多被熔化重塑,重新成型后进入了民间流通领域。因此现存于世的明代货币虽多,但是真品已经很少,而且规格各异,品质参差不齐。 不过虽然“海淘钱”的数量和质量都无法与清末民初相比,但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大钱”,最大面额的钞币达五十两。如果折算成现在的人民币,相当于250万元。

从近代开始,我国逐渐统一了货币制度,发行了面值统一的钞票,最大面额为10元(第四套人民币)。而民国时期由于军阀混战,各地滥发纸币,导致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抗战爆发以后,国民政府被迫撤往重庆,经济更是混乱不堪。为了筹措资金打仗,他们不得不将早已丧失信用并且严重通货膨胀的法币贬值。在日军飞机的轰炸下,重庆成为一片火海,然而这也恰恰成就了“抗战币”的升值。因为缺乏制币原料,国军就把原来金属材质的钱币熔化重铸,然后再印上新的号码。这种反复折中的做法虽然解决了燃眉之急,但是却贻害无穷,使后来的纸币根本无从区分新旧。

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不但需要面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烂摊子,还面临着西方封锁的困境,经济发展举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货币制度进行了第五次大革命——按汇率折合废除人民币,发行第二套人民币。这样既消除了旧人民币因长期贬值造成的恶性通胀,也避免了新人民币因缺货而大幅溢价。可以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次重大成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