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证书鉴别翡翠?

巢天佑巢天佑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买翡翠,除了价格、形状和产地外,证书的真假也很有讲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网上营销自己的产品,顾客在购买商品时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到商家的信息,这是时代进步的象征,同时这也是对消费者自己负责的表现,毕竟有第三方做担保比没有强很多;但这也给骗子们提供了新的行骗方式,那就是伪造证件!

目前市场上的假证五花八门,有的甚至连检测机构的公章都是假的,这些假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文字排版有问题”! 真证照的证件内容部分(如鉴定结论)和专用章部分的文字是由仪器压印而成的,两者衔接处的笔画是对应的,而假证这两部分的文字往往是手工添写的,而且往往添加的印章单位名称与实际的检验鉴定单位不一致;有些假证甚至连检验单位的公章都偷工减料没盖齐全!

由于在网购翡翠的过程中,顾客通常只能看到商家的店铺名和店铺信誉等级,对于购买的产品能否获得正规的检验报告心里没什么底,很多骗子就在这时使诈,先发来一张真的检验报告给你看看,当你信以为真的时候再发送一张假的过去,等你反应过来时候已经为时已晚! 所以大家在收到货物后千万不要急着付款,一定要检查一下物品是否有损坏,并且查看所附的证件是否真实有效,切不可心急吃豆腐!

却凌宇却凌宇优质答主

翡翠价格高,品种又多,为保护购买者的利益,国际珠宝界一致公认必须给购买者开具鉴定证书。如今出售的翡翠制品,一般附有鉴定证书。但近年,仿冒翡翠的种类大增,仿冒品与真货的相似程度也提高了,专门给仿冒货开证书的造假检验机构也跟着出来了。

如今不少商家利用鉴定证书欺骗消费者。其中最恶劣的是用仿冒翡翠开真货翡翠鉴定证书。这种鉴定证书是用真货翡翠标本拉出检验数据,再将仿冒货与真货翡翠制作成一个首饰件套上首饰镶嵌,给首饰件开鉴定证明,误导消费者以为镶嵌件都是真的。

还有一种“翡翠处理”和“B+C货翡翠”的鉴定证书欺骗消费者。正规检验机构给“翡翠处理”和“B+C货翡翠”开鉴定证书,但没有在珠宝市场上流通的权力。

鉴定证书的主要内容包括:珠宝玉石名称、基本特征、质量、鉴定项目及结果。这些内容中“珠宝玉石名称”最重要。

根据国家标准《珠宝玉石 鉴定》,鉴定结论应采用“定名法”,珠宝玉石名称采用“种/质+基本名称”术语,“天然”二字可省略,如“冰种 鹅蛋青翡翠”、“藕粉底 紫罗兰翡翠”。

如今在翡翠首饰中,仿冒翡翠、翡翠处理首饰及“B+C货翡翠”首饰不断在珠宝市场出现,鉴定结论的“珠宝玉石名称”中,应标明“处理”二字及具体现其真实本质的术语名称,如“翡翠处理”、“翡翠(侵染处理)”、“B货翡翠(浸胶处理)”、“B+C货翡翠(浸胶处理+染色处理)”等。

若鉴定证书名称中未出现“处理”二字,则该翡翠首饰不是仿冒货。如鉴定证书中的结论名称为“翡翠(A货)”、“翡翠(天然翡翠)”也是真货翡翠。

值得注意的是,“鉴定结论”中只说明为“翡翠(A货)”的,只说明该货品为天然翡翠,未对其颜色的天然程度进行定名,有可能是低档次的“原生色翡翠”,也有可能是用高浓度酸浸蚀次生色翡翠,使其颜色变得均匀。这种翡翠在“基本特征”中应标明“浅色调、酸蚀纹明显”。

若“鉴定结论”中说明为“藕粉底 紫罗兰翡翠”的,则说明该货品为高档翡翠,其底色为藕粉、呈紫罗兰色,颜色是翡翠天然具有的色调。

如今仿冒翡翠及仿冒翡翠饰品越来越多,欺骗消费者的形式也越来越恶劣,“证书鉴别翡翠”的形式越来越难以为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