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老种翡翠?
“老种”这个概念是行业内部的一种约定俗成,并不准确。 就像有人把一些水头好的翡翠称之为“新坑”一样,其实很多所谓的新坑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形成,只是被后来的河流冲击到了现在的新坑内而已。 而所谓的“老种”也是这样,实际上可能比现在的种水要好,只是因为年代久远,水分逐渐散失,变成了今天的糯冰、糯种甚至豆种的翡翠。 “新老种”的概念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A比B新,但比C老; B比A老,但比C新。 在评价中会经常用到,可以大概理解为“比上不足,比下比有优势”的意思吧! 从客观的角度来讲,“老种”这个词其实是没有具体标准的,所以我上面也说,这是个行业的习惯说法,不具有科学性。 但行内通常认为种分十七级,每级又分正格与变格。 老坑玻璃种(一级)、老坑冰种(二级)…… 新坑玻璃种(十七级)、新坑冰种(十八级)…… 那么,“老种”就是低于新种一阶或者两阶的,种水好于新种,但颜色一般不会有新种好。 所以,如果看到一块料子,水特别好,色也不错,种却比较嫩,行内话就是“冲凉”(水好但不透);但如果水很好,色也很正,种够老,那就是上品了——“洗澡”(水好且透明)。
当然,除了种,还有色、水、底等各个方面都要综合考虑。 比如,一块原石,也许正面很漂亮,水滴圆润,但是反面可能有很多裂痕,那就只能取一块料,做镶嵌或者雕件;而另一个相反,虽然正面有很多裂纹,但是反面水很好,能取多块料,自然价值就高了。 所以啊,买翡翠一定要多看少买,多看多问,了解清楚了再下手,免得买了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