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种老有什么表现?
我们总说“种好水灵”“种差干巴巴的”,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太科学的,种好坏对于翡翠的价值没有决定性的影响,但好的种能让翡翠更水润、通透,而差的种会让翡 翠显得干巴巴的。在评价一件翡翠时,我们会根据其种水色工进行综合判断,种只是其中一项标准而已。 但人们常常用“种”来形容自己对翡翠的感觉——比如这个“种”好,那个“种”差……
这其实是人们根据自身对水感的理解而对“种”的一种感知。就像我们对颜色分辨力很差一样,对水分的感受力也很弱,所以往往把品质很好的东西认为是“种”好的,把品质很糟的东西认为“种”差。实际上,好的东西往往“种”“色”俱佳,而差的东西往往“种”“色”皆很差。 我们说一块料子“种差”时,一般是指它结构松散、粗犷,颗粒之间结合不够紧密;而一块料子“种好”的时候则是指它结构紧致、细腻,颗粒间结合密切。
不过我们通常不会直接描述一种“种”是什么,而是通过和另一种“种”的差异来间接对比感受。因此当我们说一块料子的种好的时候往往会举出另一块同样颜色的料子作为例子,说明一下两者之间的区别,让朋友更容易直观地感受到哪种是“种”好的、哪种是“种”差的。 当然,有些特殊的情况需要特别对待。例如当一件玉器是经过抛光打磨后才能露出现在的样貌,那么表面那一层光泽莹润的膜是会掩盖它的种质的——这种情况下的“种”只能算是锦上添花,并不起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