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先看种还是看水?
先种后水,选翡翠先学会看种是基础! 市面上常见的翡翠品种很多,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硬玉型翡翠,另一类就是软玉型翡翠,而软玉型翡翠又称为白玉,是以新疆和田玉为首的软玉材料所制作的玉器。 一般我们买翡翠时,商家都会给我们介绍这是糯种、冰种或玻璃种的翡翠;又或者是我们去超市或地摊等地方购买玉制品,常见到的宣传口号有“新疆和田白玉”、“俄料白瓷底玉”等等。
从上述文字中不难发现,评价一件翡翠优劣的关键词就是“种”和“水”。那么什么是种呢?什么是水呢?它们对一件翡翠的价值影响有多大? 要了解这些,我们先要来了解影响一件翡翠价值的四大要素,也就是行内常说的“四重境界”。这四种元素分别是:种、水、色、工。 其中,“种”位于价值体系中的第一位。因为种是底色,水是透度,它们决定了翡翠的第一眼见感。就像我们在挑选手表或手机等产品时,首先关注的往往都是品牌以及外观是否适合自己,而至于机芯那都是后面要考虑的因素,因为第一眼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来具体聊聊种和水。 种指的是翡翠的质地,是肉眼可辨别的结构。由于翡翠是天然产物,所以每一块翡翠的种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通常来说,我们根据翡翠的结构细润程度将其分成六种类型,即:蛋面种(极细)、冰豆种(细)、冰糯种(细润)、糯种(细糯)、油青种(偏油性)和老坑种(粗)。
当然,这里只是大概划分,实际上还有很多细节上的区分。比如同样的豆种,又可以分为豆青、细豆、糯豆等品种。 而水呢,则是指翡翠的水头,它指的是翡翠的透明程度。同样,这块翡翠的水与那块翡翠的水可能不一样,因为受到矿物组成、结构以及色泽的影响。我们根据翡翠的水头长短将翡翠分成了5个等级,即:无水上蜡(不透明)、干(半透明)、透明、通透、晶莹。
如果将种比作为底色,那么水就等同于色调了。底色为黑色的翡翠很常见,而调子为绿色的翡翠却不多见,因此一个颜色灰黑的翡翠未必就价值低,毕竟黑也是色彩的一种。不过如果是花色的黑色部分,那就另当别论了,例如一些墨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