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玺有用翡翠做的吗?

单于诗依单于诗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目前仅知道清乾隆御用“八思巴玉印”,有图有真相: 先放图 然后交代背景知识:1790年清朝平定准噶尔部,得到一颗硕大的白玉籽料,乾隆皇帝命人雕琢成一块重达35公斤的白玉方章,于次年刻成了6字印文(八思巴字),并召见五世班禅额尔德尼·罗桑益希,亲手交付这方玉印以示信任、尊重。该印在《皇朝典礼图说》和《乾隆宝薮》中有记载,应该为乾隆皇帝御用的“龙钮玉玺”。(详情百度“乾隆玉玺”) 这不是最特殊的,特殊的是它还不是用软玉制造的。

再放图 在乾隆以后,清宫造办处又根据同样的材质,同样的大小,雕出了一枚“寿”字印章。这枚印章的印身是青白玉材质的,表面光素无纹,制作相当精致。 以上两枚印章的印文均为雕刻而成,并不是书写的。因为印章中的印文大多由君主一人所制,而清代中前期帝王亲篆者颇多,如顺治帝有“清福临印”、康熙帝有“康熙御笔”、雍正帝有“雍和宫印”等,都是著名的“御用笔法”。所以从这一点上判断这两枚印章确实是御印无疑。

下面重点来分析题主提供的照片,这是一块天然形成的玉雕作品,以优质和田玉为原料,采用浮雕、圆雕技法制作的一枚印章。整件作品构思巧妙,设计精良,技艺精湛,为当代高级工艺师的作品。 我看了这个作品的照片,可以确定的几点:

1.这是用软玉(和田玉)原料雕刻成的;

2.这件作品应该是新作的仿古印章(现代作旧手法做得不错,几乎可以乱真!);

3.这件作品的印面字体是篆书,这种字体在现代使用不多,看起来有些笨拙。不过古代官印中很多都有这样的特征,这也符合历史的真实性;

4.这件作品的形状不是传统方形的,而是长方形的,这个在历史上也是有原型的,毕竟历史上很多印的形制都不是规矩的正方体或长方形。 既然确定了这块玉雕的作品身份,那么它是不是皇帝的玉玺呢? 我觉得肯定不是。首先,清廷有规定,凡国礼赠送外邦的印章须用白玉制成;第二,清廷赐给蒙古王公的印信多用碧霞元君画像的侧影为印文;第三,清庭赐给少数民族首领的玉印,有的不用汉字,而用满语或蒙语;第四,从造型上看,这件作品虽然精美,但缺乏厚重感,不太像用于国事的印章。

至于它的用途,我觉得可能最多也就是用于私人信函而已。

边一帆边一帆优质答主

现代的翡翠,古代称之为“翠”或“翠玉”。据史料记载,明代中后期翡翠传入我国,至清代发展到顶峰,清晚期开始衰落,民国时期又有复苏。

翡翠刚引进中国时主要用于制作首饰和摆设。但随着人们对翡翠认知的不断深化与喜爱程度的提升,翡翠也开始用于雕刻玉玺,成为“国宝”。

翡翠的“翠”字,在古汉语中仅指“青绿色的鸟”,直到近代才被引喻为玉石。在《说文解字·玉部》中,许慎给“玉”的定义是“石之美者”。在明清时期,玉玺大多是用“石之美者”雕琢而成的。用翡翠雕琢玉玺,大多是建国后。

翡翠成为玉玺材料的重要选择,与翡翠的自身特性相关。

首先,翡翠有帝王绿,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帝王至尊和高贵的想象与要求。

第二,翡翠具有坚韧性。人们一般相信玉有“护主”的功效,用韧性极佳的翡翠雕琢玉玺,自然更合心意。

第三,翡翠有帝王之相。大块优质的翡翠,本就很罕见,用于雕琢玉玺,更显其无价之宝的气势和帝王风范。

第四,翡翠有帝王身份的象征。翡翠在玉中级别最高,颜色以鲜亮鲜艳为佳,象征帝王的富贵和至尊。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