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都蜡竹的吗?

伏水莲伏水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楼上的朋友好像说错题目了,这里说的是“豆种”不是“糯种”哦。 先上图,不然人家说你乱吹牛。 我有很多这种豆子,所以随便找了几颗出来分享。第一张是整体灯光下的样子;第二张是单个的,手机拍的,可能不太清楚。 第三张图是我用强光手电筒照着的,可以看见内部的结构,这样的豆种其实品质很一般的啦…… 但是因为颜色好看(淡绿),质地也比较细腻,所以就值点钱,不然就扔了算了。 其实我最喜欢的是下面这张,是在我家阳台随手拍下来的,感觉特别灵动。但是怕有人说是P的,所以不敢放上来,嘻嘻。

再来说说“豆种”的问题吧! 豆种是玉石里面一个很大的类属,主要特征就是在光的照射下,可以看到里面的晶体颗粒(类似于煮熟后的豌豆),因此叫做豆种。 豆种根据颜色可以分为:黄豆、绿豆、红豆等;按照形状又可以分为扁豆、圆豆以及四季豆等。而一般我们所指的豆种多指的是扁豆。 我们通常把翡翠里面的这些豆类称为“豆翠”或者“豆种翠”。在以前的文章中我也提到过,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想搞到一些图片也不是什么难事,所以我还是敢放上面来的。

关于豆种的分类就不多说了,网上资料多得是。我想说的就是,虽然豆种翡翠价值一般不高,但它毕竟也是属于翡翠的一种,而且就像我上面图中展示的那样,有的豆种翡翠看起来也是非常漂亮的啊…… 所以有时候我会觉得,人生也像豆种一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哈哈。

肖华欣肖华欣优质答主

翡翠蜡化是翡翠天然老坑的特征之一。因为翡翠形成于高温高压环境,结晶程度决定其内部的胶结程度和坚密程度。而一般老坑玻璃种翡翠结晶特别好,内部坚密无比,其内部和外部的硬度是一样的,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可以随刀的雕刻特点。而有一些翡翠因为结晶程度不够,内部就存在各种各样的裂隙,这些裂隙肉眼看来就象我们常看到的“脏点”。这些裂隙或“脏点”如果用水仔料的特征来解释,就必然含有很多水,在开采和运输的过程中,这些水会自然蒸发或挤压,而使裂隙或“脏点”空虚,如果再经过一些酸碱的侵蚀作用,以及地表长期的风化作用,空虚的裂隙和“脏点”就会被侵蚀的非常光滑透亮,而且由于裂隙和“脏点”的体积变小了,原本胶结在这些“脏点”周围的翡翠晶体就会自然回缩,形成类似蜂巢的蜡化圈。

所以从本质来讲,这种蜡化是由于翡翠内部的次生变化形成的,是自然力作用的综合结果。这种蜡化一般在老坑的冰种或糯种中发现,玻璃种本身结晶就十分高,不存在内部裂隙,也就不存在蜡化。而新坑的芙蓉种、紫罗兰、红翡等常常可见较大的“脏点”而很少有蜡化,这也是老坑玻璃种或冰种、糯种与新坑翡翠主要鉴别之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