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类翡翠几年后还原?
“还原”这个词不太准确,翡翠经长时间佩戴会与皮肤产生摩擦,表面会有一层人体油脂形成覆盖保护包浆,整体观感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变得更“润”一些; 另外,人体温度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会让翡翠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内部晶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能会因此松动,肉眼看起来就是变“透”了点; 但是这些变化都是很小的。比如一块本身底子干净的翡翠挂件,经常佩戴以后整个感觉是变润了一点,但肉眼看过去还是干净无瑕的。
当然,如果原来种水差、结构松散的B货C货经过长期摩挲也会变得紧致一些,但这种效果是不明显的,因为化学处理的过程本身就非常稳固,想彻底让结构变得紧实是不可能的(除非你用强酸浸泡再把里面的胶液抽干重新注入)。
所以一般我们去看那些老坑玉镯,或者有些带年限的玉件,虽然种水似乎没有以前好了,但结构依然很紧凑,表皮光滑内敛,不见任何瑕疵或绺裂。这就是时间带来的功效了。 但如果是一些新坑的翡翠,由于结构本身就不紧实,加上可能含有裂纹或其他瑕疵,在长期佩戴的过程中,表面的胶态物质会随着磨损而掉落,里面杂质颗粒会逐渐显露出来,这种变化就比较明显了。
所以,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 ——经年累月佩戴出来的质感是不一样的。好的东西总会给我们带来悦目之感,同时,我们也因为好的东西而变得更加美好。 所以,别忘给自己点一个赞哟~
B货翡翠,也称“充胶翡翠”或“注胶翡翠”。是将一些品质较差的原石,经过浸酸、漂白、注胶处理后所得到的处理品。B货翡翠虽然质量低劣,但其低廉的价格满足了人们对翡翠的嗜好,所以,B货翡翠的数量仍在增加,B货手镯在市场上十分普遍。人们在选购时应对此提高警惕。
B货翡翠是用酸性化学物质浸泡处理后注了胶的翡翠,因此在检测时,要注意利用这两种性质,比较有效的检测方法是“查胶法”和“测酸法”。但用浸酸液处理后注胶的翡翠,经过3~5年,胶容易老化而使翡翠表面产生龟裂条纹,手镯则出现裂纹甚至断裂,因此B货翡翠经较长时间的佩带后,可能还原为原生的劣质翡翠。
B货翡翠的主要特征
B货翡翠的主要特征是结构呈溶蚀变状态,内部有杂乱分布的裂隙,这些特征是用强酸处理时溶解、破坏翡翠的结构而形成的,因此,用浸酸液处理后的翡翠会失去原来的结构、韧性,容易断裂。
胶质是浸入翡翠裂隙中的,因此胶质常沿裂隙呈丝网状或鸡爪状分布,这是B货翡翠的另一重要特征。一般在偏光镜下或油浸放大观察,胶质常为全消光或弱消光。胶质的颜色呈黄绿色、黄褐色、白色等。
此外,原生翡翠常见的“癣”在B货翡翠中已溶蚀成杂乱的裂隙,一些“癣”的残留部分经过漂白,成为白色纤维斑块,这也是B货翡翠的特征之一。
B货翡翠的检测方法
查胶法:B货翡翠经胶注后,其密度相对要小,因此,同A货翡翠相比,相同体积的B货翡翠比A货翡翠轻,这是最简易辨别A、B货翡翠的手摸称重法。但单件宝石质量较小,用手触摸,仅凭感觉来判断是非常困难的,应利用相对密度法进行检验。例如将一件B货翡翠A货翡翠放入天平两端的盘子中,在A货翡翠一端加放一粒小珍珠直至平衡,在B货翡翠一端加放一粒小珍珠,B货翡翠一端会翘起。这是因为胶质的密度小于翡翠的密度,故B货翡翠比A货翡翠,相同体积下质量要小一些。
测酸法:由于B货翡翠被酸处理过。用质量分数为5%的稀硝酸溶液作渗入对比试验,观察反应情况。取洁净的A、B货翡翠,作记号后分别浸入加有指示剂的0.5%的硝酸溶液(酸碱度pH=5.5)中,B货翡翠上的酸溶液会向翡翠内部扩散(胶质不显色),而A货翡翠不显色。同时B货翡翠表面的胶质及呈粉末状的翡翠粉,还会吸收酸液而显亮黄色,使B货翡翠露出“破相”。
查结构特征:用10倍放大镜或平面宝石显微镜观察翡翠表面的冰裂纹和内部絮状物结构特征。冰裂纹和内部絮状物是B货翡翠的特征,若平面宝石显微镜配备偏光镜,观察到这些冰裂纹及冰裂纹中为全消光或弱消光,絮状物为强消光时可确定为B货翡翠。
查折光率:B货翡翠因充入低折光率的胶质,其折光率值变小,并且胶质为非晶质体,散射光很强,因此,用折光仪测定时,完全聚焦困难,有明显的阴影,折光率读数偏低,测出点数值分散。
查色斑:有时B货翡翠表面可见不均匀的黄绿色色斑,且与刻痕有规律地伴生。这是由于胶质老化后有色材料呈不均匀析晶造成的,是B货翡翠的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