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玉越亮越好吗?
学艺不精,见谅。 翡翠的“种”指的是晶粒之间结合的紧密程度和晶体颗粒的大小。我们常说的“种好”、“种水足”其实指的就是“种”这一概念。 种是评价翡翠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同等颜色亮度的情况下,种好的手镯价格更高;相反,如果种干,即使颜色不错,手镯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但是,“种”不是越新就越好。对于天然翡翠而言,种的好坏是有一定的生长周期的。新种的翡翠一般颜色明亮艳丽,看起来很有活力,但是这种新种翡翠往往种不够老,结构也比较松散。而老种的翡翠虽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失去光泽,但种质却会越来越细腻,结构也会越来越紧密。种老和老新的翡翠,只要其他方面相差无几,老种的翡翠会更好一些。
当然啦,要是买到的是B+C货,那自然是越鲜艳夺目越好了…… 不过,这种假翡翠即使再光鲜亮丽也不是我们的菜哦~
在翡翠A货中有玻璃种、冰种、油青种和水沫子之分,其主要区别就是透明光亮程度不同。但是玉器是越亮越好吗?当然不是,我们经常说玉是“有皮色”、“有底子”,“皮色”就是指表面的色调包浆,“底子”就是玉器本身的透明度。透明度好的翡翠,质地细腻,“通灵”度高,有“起胶”现象,一般称为玻璃种。透明度差的翡翠,内含矿渣,质地粗糙,称之为“干白”料。对于一件翡翠来说,透明度即“起胶”现象,是其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准。但是,做为一件玉器成品来说,透明光亮的玻璃种翡翠,也要有适当的局部皮色,或深色来衬托,以形成明暗或深浅对比,才能更美观,更具有艺术观赏性。皮色太浅,或底子太平亮,这件翡翠虽然价值很高,但说它是一件好的玉器,就有点勉强。
因此,对于一件好的玉器,皮色和底子都是很重要的。好的玉雕大师,要根据翡翠原料的底子来设计出最佳的皮色布局,来形成好的玉器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