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裂纹怎么形成的?
自然界形成的玉石都有裂,且部分明显可见,这就是常说的“玉有瑕疵”或“玉有裂”。 常见的外力作用所致的破裂可以分成四类:
1.山料崩裂
2.原生裂缝(结构构造引起的)
3.次生风化开裂
4.后期加工过程造成。 其中山料崩裂和原生裂缝在形成早期就有,只是不明显或被包裹所掩盖,只有在开采、剥制原料时才能发现;后三种都是玉石在后期受到外力作用的结果。
由于风化作用是逐渐发生的,故其破坏性不大而且比较均匀,多呈纵向走向延伸,但有时也会横向发展。 后期加工造成的裂痕一般比较直观且较为严重。
对于大部分天然玉石来说,影响美观即可,不影响其作为饰物的价值。但对于一些特别珍贵的品种如和田玉,就要另当别论了。
由于人们对玉器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要求颜色漂亮、质地坚硬外,还要求完全纯净,没有任何瑕疵,即人们常说的高洁、高贵与典雅。而瑕疵中最不被接受的是明显的裂纹。 对那些本来就已经很珍贵的宝石,我们应尽量避免选择带有裂纹的,如果一定要买的话,那就买那微小的裂纹甚至将裂纹忽略不计为好。因为那些明显的裂纹虽然不影响使用,却是降低宝石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权津优质答主翡翠的裂纹是天然翡翠中常有的特征,一般产生于矿床成矿过程中和成矿之后,主要有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构造裂隙是翡翠成矿过程中发生挤压运动产生的裂隙,是翡翠矿体破碎的原因之一。
风化裂隙常产生于成矿以后,是外力破坏过程中产生的裂隙,多见于有褐铁矿或其他次生矿物充填,形成所谓的“黄沙裂”和“绿沙裂”。有些裂隙在成矿过程中被后期物质充填愈合,形成翡翠石内的“癣”。裂隙在后期加工时也会扩大。这些裂隙和癣是鉴定翡翠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翡翠石料内部或表面出现断口、裂纹或癣是常有的事。断口是翡翠石料在开采过程中或开采后加工之前,被人或机器撞击而断开。裂纹是由外力直接作用在翡翠石料上,通过应力和应变使其断裂而形成的。裂纹在石料内向两个方向(长、短)延伸,长的肉眼清晰可见,短的需借助10倍放大镜才能观察到。裂纹出现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会自然张开,有的会被外来的次生矿物例如褐铁矿、绿泥石和黏土矿物等充填,形成“黄沙裂”和“绿沙裂”。
癣的形成是由断口、裂纹等裂隙被后期物质充填愈合而成,即断裂后裂纹没有张开,而是由外来物质充填并愈合,但其分子排列仍然是无序的。癣有大有小,形状似“刀切冻”和“笔痕”。“刀切冻”是长宽较大的癣,“笔痕”是细长的癣。癣和裂纹一样,是翡翠石料内由于外力破坏后的愈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