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都是怎么雕出来的?
随着抖音等短视频APP的兴起,有很多人好奇各种手工艺的制作过程,尤其是玉雕这种看似很“高级”的技艺。今天,就随我一起揭秘吧! 想要做好一件玉雕作品,前期的设计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好的创作灵感,可以令作者如虎添翼,锦上添花;相反,没有好的创作灵感,可能使作者绞尽脑汁、功亏一篑…… 那么,设计师们是怎么构思创作的?他们又有哪些行话是外行人不清楚的呢?来,跟着我,一起来探秘~~
1.画图 在正式雕刻之前,设计师会先画出详细的刀路(雕刻路径)图——这就是大家看到作品背面刻着的标识。不过,这简简单单一刀路,可是经过仔细推敲的——哪里该粗,哪里该细,哪里该深,哪里该浅,都需细细考量。
2.打靶 用专门的仪器对设计图进行优化处理,确保最后呈现的效果。
3.试刀 根据作品情况,选用合适的刀具进行雕刻,并反复打磨,测试成品效果。
4.修形 将测试完成的作品进行细致的修饰调整,达到完美的程度。 对一些形状比较复杂,或者要求比较高的地方,为了尽量保证雕刻精度,会先用铅笔轻轻描一下结构轮廓,确定好位置再用刀具雕刻。 比如这件《无事》作品中的叶子,就用到了“打靶”和“试刀”的手法。在设计和雕刻过程中,一片叶子由三片组成,中间叶片较大且呈自然下垂状,两边叶片则稍小并且自然卷曲。为了精准体现这一点,设计师先在作品中预留出叶子的位置,再通过“打靶”“试刀”的方式最终成型。
除了借助工具,设计师们的妙手巧思还体现在他们对材料的熟练运用上。例如,在雕刻过程中,常常因为材料本身存在一定的天然花纹或纹理,而使得最后的作品比草稿更加具有美感,所以大多数时候设计师会选择保留。
但是,如果天然纹理过于繁杂,反而会破坏整体的美感,就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比如说下面这件《花开见佛》作品,作者采用了全素活环雕刻的技法,利用材料本身的质感、色泽以及纹理,来衬托作品的意境。其中,树桩的纹理像是海浪一样层层铺开,而树叶的脉络仿佛大海里起伏的波涛。
除了全素的题材,有些作品还需要根据材质的特性进行合理的染色处理。一般来说,染色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并且要多加留意色彩的过渡,以及染色的均匀度。否则,出现色差或是染透的情况,就会非常影响最终作品的美观了。 例如,下面这件《事事如意》作品,是在绿色底子上运用棕色和咖啡色进行的渲染,颜色柔和且过渡自然,就达到了很好的视觉效果。
在完成了构思设计以及色彩搭配之后,接下来就是要开始雕刻了。 一般来说,玉雕的创作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先制作出坯件,再在坯件上进行雕刻;另一种则是边设计边雕刻,也就是直接在玉料上进行创作绘图。 前者相对后者来说更加省时省力,但造价也会更高些。
不论采用哪种创作方式,雕刻的过程都是十分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一块原料往往要经过无数次的构图、修改、雕琢才能最终成形。 就像这位玉雕师手中的这件作品,一开始只是随意画的一条线,但却由此展开了后来的万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