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汇期翡翠有什么特征?

宋姝妤宋姝妤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没有明确界定。不过,可以参照上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间东南亚各地发现的翡翠矿床来看。 当时的开采技术远比现在落后,所谓“挖土机”和“轰隆隆”的爆破声,是现代商业翡翠加工场的标配。

当时所谓的“好玉”,就是肉眼看过去,颗粒很粗的水头很差的那种,俗称“水干”。这样的料子,如今是不值一提的废品,在当年却是利润可观的好玉。 因为当时亚洲各国普遍贫穷,对于生活用玉来说,“好玉=贵”,人们并不在意雕刻师的工艺和雕件的美感,更在意的是是否“有货”(有翡翠原材料),以及这种商品能带来的经济利益。 所以那个年代流行的是像柴火棍一样粗犷、质朴无华的玉器,雕刻工艺极其简单,但用料相当考究,一定要选料很大的优质原料,才能满足当时人们对“水头足”“厚桩子”的需求,因此很多雕刻师甚至不会去考虑把材料利用到极致,多出的原料部分就全部剁下来,这也是导致至今我们看见很多“大料剩小件”的现象。

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的翡翠开采已经越来越精细化。但是,随着40多年前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奇迹的爆发,对资源的需求量猛增,加上战乱等原因,不少优质的翡翠原矿被洗劫一空。

堵梦珊堵梦珊优质答主

这类翡翠的密度不是很大,色根呈点状、星散状、丝絮状,颜色在表面或靠近表面比较聚集而内部则发散,给人以扩散的态势。其颜色的分布是不连续的,有比较明显的阶段性。如果绿色没有能和白色接触的特征,一般可以确认为处理的B货翡翠。在绿色周围有与翡翠不同折光率的网点包围、不具有翡翠翠性的,可视为染色的B+C货翡翠。

鉴别方法:

1、测密度:这种仿翡翠的密度是3.30-3.36,比天然翡翠的密度3.33-3.35略大一点。有些仿翡翠还可以测出折射率,但都没有翡翠的双折率。这是鉴定时的依据。

2、看颜色:仿翡翠的颜色绿得单调、不自然。“烤蓝”的颜色绿中呈“死青”色(即天蓝色);“涂蓝”的颜色绿得浓艳,绿得不正,也是不自然的绿。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