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翡翠怎么区别老坑?
区分不了,至少目前的科技水平还不能。 很多人用“老坑”来形容一块翡翠的种水好,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在行业内,“老坑”是指开采时间比较久的矿,由于采矿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出产的翡翠原矿晶体不够饱满,多为颗粒状结构(粒间结晶结构)。因为长期采矿导致岩石中矿体变小,甚至消失,这种翡翠原矿的品质是比较差的。
不过,虽然无法通过肉眼分辨老坑和新坑,但可以根据产地来判断。 一般来说,高档的翡翠产自老坑,而中低档的翡翠多来自新坑。这主要是因为高档的翡翠原石资源已接近枯竭,而中低档的原石品质相对较差,所以产量较多。当然,也有些特殊案例需要特别注意——比如墨翠、雪花棉等。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老坑与翡翠的透明度没有必然的关系!
有些老坑的翡翠并不透明,而有的新坑的翡翠反而很通透。这是由两种不同的矿区特点决定的: 老坑的主要特征是矿化作用强烈,导致其中矿物成分复杂,结晶体呈颗粒状或结晶轮廓分明; 新坑则指的是矿化作用不太充分,因此矿物成分较纯净,结晶体也就显得圆滑些,内部常可见到浸染状的矿物集合体。
翡翠的坑口指开采翡翠原生矿的矿洞,俗称坑口(粤语称为“坑”)。坑口,俗称洞子。它分为老坑与新坑(水石、山石、水翻砂等)和老场与新场(仔料、半山半水料、山料等),老坑和老场开采时间长,翡翠料已开采得差不多而废弃。新坑和新场则是最近新开采的矿洞。
老坑,是相对新坑而言。老坑翡翠一般指开采于清光绪以前的翡翠洞子。老坑翡翠颜色好的少,色较暗、色散,主要以玻璃种、冰种为主,玻璃种老坑翡翠极其珍贵。
翡翠界有句行话“玉无纹”,说的是上等翡翠在放大镜下往往看不到明显的纤维交织结构,感觉不到内部矿物颗粒,给人感觉像玻璃一样冰莹,如镜面一般光亮平滑,没有牛毛纹,而且有很强的刚性,脆性很大。
老矿开挖年代久远,风化作用也更加充分,因此开采出来的翡翠原石一般形状都比较圆润,皮壳非常光滑细腻,石英质的外壳通常都已变成一层像粉脂般的外皮。
从翡翠原石的结构形态上鉴别翡翠的矿脉走向,从而判断出翡翠的产地,是鉴别“老坑”翡翠的办法之一。
“老坑”翡翠通常为透明至半透明,冰种、玻璃种,具有纤维交织结构。“老坑”翡翠的色料一般在绿色系列中可达到葱绿、鹦鹉绿等色调。一般情况下,这种翡翠呈玻璃光泽,具有独特的“翠”性,透明如玻璃、胶体石的,绿色与底子的混融性、润泽度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