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族为什么喜欢翡翠?
因为皇家买得起,而且皇帝愿意买。 我们先说价格,现在一公斤黄金大约40000元,一公斤白银大约3000元,而一块质量好的翡翠原石价格往往要几十、上百万甚至更多。 但翡翠的原石和雕琢好的成品不一样,价值变化很大。比如同样的原石,如果切工好,成品漂亮,那价值就可以翻倍;而如果切工差,打磨粗糙,那么就可能贬值。 所以,一块上好的原块翡翠,经过精工细作,是可以制作成很多个精美首饰的。
我们再来看看历史文物中的翡翠首饰,从唐朝开始,贵族女士就已经佩戴用翡翠制成的首饰了 到了清朝更是出现了用翡翠制成的手镯、戒指等饰物 不过这些文物中出现的翠色似乎不是很正,带点蓝味或者灰味,这是由于当时的技术只能做出近似天然的宝石,不能像今天这样精确控制颜色。但无论怎么说,这种自然的色彩还是深受皇室贵族欢迎的。 再说皇室买得起的问题。
首先,我们先明确一个事实:古代的劳动生产率很低,非常低! 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汉代的一斤铁大约相当于今天的2.5斤至3斤重,而明代一斤铁则只相当于今天的1.7—2斤重。 那我们就可以算一下账了: 一块上等质量的翡翠原料能做的首饰很多,假设做3件(这个数不大吧),每件饰品用0.5克黄金做配件(这已经算是比较多了),那么总共需要1.5克黄金。加上加工费,总价大约是3000人民币左右。 而当时一个大户人家的婢女工资也不过2两银(《红楼梦》里王熙凤给平儿过生日,说平儿的功劳大,赏赐东西给平儿是应该的,就说“我如今打发人去叫你太太瞧着你服侍我几年”,然后给了平儿一个金项圈,重五十六两,按当时一两银子换一千文计算,约值2800元人民币)。
也就是说,用3000元的人民币就能买到十分精美的翡翠首饰了,而当时一般人家一个月的伙食费也就5两银子(《儒林外史》第四回,严监生临死前让二太太剪下自己的指甲留着,二太太哭着说,你几时才能剪完啊!说明严监生的月生活费大约5000元人民币)。
最后来说说皇帝愿意不愿意买的问题。 一般来说,皇家的开销是由民脂民膏承担的,所以有皇帝特权的他们是不太乐意掏自己腰包买东西的。但既然都掏钱了,当然要买个痛快,买个尽兴,于是他们就开始使劲花钱,毕竟只要花的钱够多,就一定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里说的是一般情况,不代表一定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