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翡翠翠性?
“翠性”是鉴别真假、评估品质非常重要的特征。 行内有句话叫做“外行看色,内行看种”,这里的“种”也就是指的翠性。 因为豆种、糯种等,都是针对翡翠结构晶体的大小、透明度而进行的分类。 所以从晶体颗粒大小我们就可以大致判断其属于什么品种了。 下图为不同结构的翡翠晶体,从左到右分别是玻璃种、冰种、糯种和豆种。
在鉴定时,我们首先会观察其是否有翠性。如果有的话,进一步观察它是透明还是半透明或不透明的。 如果是不透明的,则需要仔细观察其内部的结构、纹理,进而判断其种水。如果是半透明的,则要看其颜色分布的情况,判断其是淡色或满色;如果是非常透明的,就要注意其在光线下是否会有荧光反应等等。
总之,有翠性和无翠性以及有无荧光等情况,都是我们检测评估时需要重点观察的内容。 那么,什么是翠性呢? 其实,所谓的翠性就是在翡翠表面或者内部的绿色花纹或是斑块,它的形状千姿百态,有丝状、条纹状、斑纹状、点状等等。
这些绿色的图案是在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因为翡翠原来结晶的排列方式是横状的(柱状),但是经过打磨和设计之后变成了纵状排列。这样,原来的绿色结晶就被分割成一个个不规则的小块,我们就看到了绿色的斑点(也称绿筋)。
当然这样的变化对于颜色比较深的翡翠影响并不明显,而对于颜色浅的翡翠就会形成比较多的白色纤维,即我们所说的白绵。 所以,有没有翠性和有翠性的形式如何,都会对翡翠的价格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比如下图左边的玻璃种阳绿手镯,由于内部有翠性而且较大,所以对于整体的品质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而右边的水沫玉手镯虽然也有翠性,但是因为颜色相对较浅且呈分散分布状态,所以对品质的影响就很小了。价格自然也就没有之前那个玻璃种阳绿手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