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个朝代用银元宝?

胡敏钰胡敏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唐朝,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正月,始铸“开元通宝”钱 2、宋朝,宋徽宗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二月,命提举官一员,于京师及江、淮、两浙路置窖,以蓄铜钱和铅铁以补钱币之缺。这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府官方铸钱的开始。北宋崇宁年间(公元1103年至1106年),四川富庶之地出现铁钱,这为后来银子货币地位的上升提供了条件。南宋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朝廷首次批准将金帛、银锡等作为流通手段,允许民间自由买卖,此后直至元朝末年,都以纸币为主。

3、明朝,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十月,谕户部尚书刘世良曰:“前代废钞之法甚不好。钞者,经邦治世之大典;钱银者,民之物也。自钱粮征解至布政司,俱要换成钞,百姓使用。朕今遣人往各边收买马匹,或三五百,或二三千,往回要用银钞,沿途恐有阻滞。”于是设榷盐司,统管场厂,专发商盐,每盐一斤,准折银一分五厘。凡边用银两,俱用本色,勿用盐引。 又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云南府志》载:“滇铜入厂,岁额五千,至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增至二万五千里。滇铅、黔铅,岁产亦多,运京及别处使用。”明末,因战乱频繁,赋税征收困难,又因白银开采量增多,政府曾大量印制钞票,以致纸币贬值,无力支持巨额军费,后财政赤字严重,被迫大量赊欠,导致国家信用破产。

胡湘艺胡湘艺优质答主

银元宝是古代中国流通货币的一种,又称为银锭或银饼。其形状略为扁平、上宽下窄、略作方型或瓢形,上面刻有用以标明铸银单位、重量、成色及银匠名字等的字。银元宝在中国从隋朝开始铸造使用,明清时最为兴盛,在解放前夕依然可以流通。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铜钱和白银作为两种同时流通的货币形式,各自代表着各自的流通领域。铜钱主要用在平民生活交易之中,而银子则用在官方赋税、俸禄和大笔交易之间。一般说来,下层百姓用铜钱,上层富裕人物用银锭。

明清两代使用银两度量衡,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异,通常一两等于十钱,或者十钿,或十司,或十钱文,或十平,或十钱丝,有时也称作一平子。在使用中,一两银所含的成色略有不同,如京平一两合公头银九钱七分、足纹银9.3钱,库平一两合公头银九钱四分、足纹银9钱,漕平和关平一两合公头银一两、足纹银九钱七分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