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介绍中国邮票?

闫晨瑜闫晨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的邮政通信历史悠久,最早的邮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2年汉代的“驿置”制度;而现代意义的邮政则是1878年开始成立的清朝邮政总局。 1949年后建立了新的邮政体系,发行了一套以“人民”为主题的纪念邮票,第一枚便是《人民邮电》,反映了新中国建立后邮政为劳动人民服务的精神面貌!

随后在1963年和1965年中国分别发行了《工农业生产建设地图》和《祖国边疆地图》,这系列邮票现在叫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邮票,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特色,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具有代表性的邮品。 后来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传统邮政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不少国家都开始尝试改革,而中国也开始了邮政储蓄银行、顺丰速运、淘宝网等新兴企业的创建和发展。虽然互联网时代下传统行业深受影响甚至面临消亡(如唱片业),但也有不少重获新生的例子(如银行业)。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为了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展示了北京奥运会申办的成功举办,特发行《奥林匹克运动》纪念邮票一套9枚。这套邮票通过雕刻版印刷工艺,将中国传统武术与竞技体育中田径、游泳、射击、篮球四大项的运动造型进行完美融合展现出来,设计者堪称用心良苦,值得细细品鉴。

鱼洁彦鱼洁彦优质答主

邮票一词在中国出现虽然较晚,但制版印纸施胶粘,用于寄信纳税的印章在唐、宋、明等朝代早已使用,称为“邮印”、“驿契”、 画字、 Wolfe等等,比欧美各国的邮票要早五百至千年。早在1840年7月1日,清代海关开始试办邮政,在海关信柜上盖有“CHINA(中国)”钢戳。当时海关规定,凡华洋商民交寄信件,每件贴银0.5钱,这就是邮票发行前的代用资费凭证。有的加盖在邮封上,有的加在信封上,这种加盖“CHINA(中国)”戳记的纸张,称为印纸。它在正式邮票未发行前曾在部分地区使用。1878年清朝海关邮政试办邮政,发行了中国的第一套正式邮票――大龙邮票。此后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的80年间,全国共发行8000余枚邮票。

1896年4月中国自己开办邮局,成立总邮政司,仍由海关总税务司兼管。7月正式使用总邮政司发行的邮票。此后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15 年间,全国200多个邮局先后发行了近1400枚邮票(含变体票)。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后,于2月12日公布邮票暂用现行之规定,民国政府继续沿用旧邮政发行的邮票,并将原票上用满文和“大清邮政”改为“中华民国邮政“,简称“中邮”。

1913年民国政府收回了邮政管理权,正式接管了海关邮政后,于同年5月起改用中华民国邮政部发行的邮票。

1915年民国政府收回上海、厦门两地的邮政管理权后,在原有的“中邮”上加盖有两字“上海”“厦京”等。

1919年以后,在邮政部发行的新票上,改满文为蒙古文,仍称为“中邮”。从1913年到1928年的15年期间,全国共发行各种邮票共计2100 余枚(含变体票)。由于当时战乱不息,军阀割据,各地军政要员,擅自在邮票上加盖字样、铭记、图案等作为当地使用,其中有些用大龙、万寿、蟠龙等旧票,加盖改值和铭记者竟达3000余种之多。

1927年蒋介石发动政变,在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1928年国民党中央开始行使邮票统一印制和发行的管理权。这期间,仍使用邮政部发行的有蒙古文铭记的邮票,简称“蒙文邮票”。

1932年11月起邮政总局改组“交通部邮政总局”,并用交通部发行的邮票,简称“交通票”,到1949年的17年中,全国共发行邮 票600余种。特别是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和1946年日本投降以后,国民党当局发行量很大。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邮资不断上涨,邮 票面值从“交通”初期的贰元增至最后的伍拾万元(在当时可购买几两黄金)升值五十万倍,致使各种加盖和改值票空前增多,其数量竟达千余种。1946年后,中 央政府所在地的南京以中国地图作为邮票铭记,地方邮政局以所在地省区称为铭记,成为地方票。邮票铭记由蒙古文变为汉字,由北京变为南京和各省区,由邮政部 变为交通部,从此结束了民国邮政长期混乱的状况。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正式成立,全国各地相继解放,原国民党的南京中央和各省邮政局纷纷撤销。在各地革命政权未建立和新邮票未发行之前,曾使用加盖有新文字、新图案的国民党旧票作邮政通信工具。全国有56枚邮票,100多种加盖票作了短暂时期的使用。有的直接采用苏联、蒙古 、匈牙利、罗马尼亚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邮票为国内邮资凭证,有的采用民主德国、波兰等邮政工会发行的邮票为国内邮资凭证,有的仍沿用国民党旧票。

1949年11月1日中华邮政管理总局在北京正式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