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董有哪些?
我国文物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埋藏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只要是新中国成立以前,从土地上发现的东西,都属于出土文物。 不过,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文物没有出土,而是“出上”的。这些“出上”的文物大多集中在解放前私人的收藏品及古民居中。 近年来,随着旧货市场的兴起和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更多的“出上”文物来到公众面前。例如,在旧货市场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文房的陈设如桌子、椅子之类的家具;在城乡各地的旧居改建中,也常常可以见到历代的陶瓷器、字画以及杂项等的真品或仿制品。
一、古代书画 中国古代的书画是以毛笔为主要书写工具,以宣纸为载体的线条造型艺术。它起源于商周(约公元前17世纪),到了汉代(公元206年—公元220年)已具相当规模并逐渐传入日本、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在研习这样的书法艺术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二、瓷器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制瓷术相传始于唐,成于宋,兴盛于明清。在宋代五大名窑中,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汝窑、官窑、哥窑了。其实,当时的青白瓷也是独具风格,独具魅力的。青白瓷的烧制成功为以后景德镇陶瓷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铜器 从夏代开始,青铜器已成为中国先民日常生活和精神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繁荣期。
中国文物众多,仅已出土的文物就达到1001.2万件。文物是文化的载体,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一件文物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文物从来都是围绕着政权和王权存在的。中国历史上有近4000年的王朝历史,是世界上少有的不曾有过中断的文明。王朝的不断更替,必然导致王权的不断转移,而围绕着王权存在的文物自然成为你争我夺的目标。所以,中国流失的文物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然而国内尚存的文物也足令世人惊叹。
书画
五千年的历史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的名家绝作,历代相传,其作品的流传成为民间的收藏。然而,时运不齐,屡造浩劫,诸多国宝不幸流失海外,其损失无法量化。至今仍有数万件流散在世界70多个国家的博物馆中。
瓷器
中国人发明的瓷器曾风靡全球,“China”是瓷器(中国)一词。17世纪以前,中国瓷器一直是世界奢侈品。它不仅是一个种类,而且是精美和品位的象征,是中国人对全世界作出的重要贡献。
玉器
玉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的一点,其文化内涵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器在古代作为礼器,如“六器”、“六瑞”,在祭祀、婚丧、朝聘、会盟、典仪等重大活动中使用。玉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有东方特色的部分。
青铜器
中国青铜器的铸造和应用历史悠久,质量尤为突出,被公认是古代青铜文化最杰出者,在世界艺术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青铜器不仅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而且它在政治、经济及军事上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景泰蓝
景泰蓝诞生于皇宫,是皇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皇宫大殿的主要陈设,亦是镇殿之宝。紫禁城金銮殿,台基上安置的云龙纹御路屏,及宫庭上下大小臣子朝贺列队时使用的铜磬、鸣钟、香爐、燎炉、烛台等等尽是景泰蓝器物。紫禁城钟粹宫造办处,就是专为皇宫制作各种器具,特别是景泰蓝的作坊。其制作的景泰蓝工艺几经兴衰,从选料到制坯,施釉上釉,点蓝,烧蓝,磨光,镀金,共十一道工序,100多个环节,1000多个细目,全部采用手工打磨完成。由于它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难度很大,技术要求极为精湛,因此,被称为国宝。清乾隆后逐渐走向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