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玺在哪里?
1,和氏璧。春秋战国时期的和氏璧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被制成了传国玉玺。汉文帝刘恒即位后,为了表明自己继承皇位的正统性,将秦始皇的传国玉玺作为信物赐予大臣。从此,传国玉玺开始成为“受命于天”的象征,而拥有传国玉玺也象征着掌握着天下政权。 后来东汉末年曹操权倾朝野,但只有献帝赐给他的传国玉玺,而没有汉朝的皇帝宝玺。于是曹操以汉朝无太子印、王侯印制度为名伪造了一方印章,印文曰“承宣令”。
曹魏代汉之时,魏帝假托天子玉玺之故,让汉天子禅位于己;西晋时皇帝玉玺遗失,司马炎用印盒中的玉屑代替;南北朝时的皇帝玉玺大多是用瓦缶来充当印池。隋唐时期,因为瓦缶易碎且不美观,玉玺渐渐改为蘸土磨墨的泥玺。唐僖宗李儇很讨厌自己御用的玉玺,便把它赐给了宦官。自此以后,皇帝的泥玺和宦官的私印混迹在一起难以区分。
2,隋炀帝的玉玺。杨坚建立隋朝后,他的玉玺被命名为“受命宝”;隋炀帝得此宝后,又请高僧替自己的玉玺加持。到了唐朝初期,相传李渊得玉玺,上面镌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不过这方玉玺到李世民时却又不见了踪影,李唐子孙只能用一枚刻有“天地交泰,万物亨通”的玉印替代。
3,宋太祖的玉玺。赵匡胤黄袍加身之时,他用自己的私印向大臣证明自己的皇位合法性。这枚玉印上刻有“受命广胜”四个字。此后宋朝诸帝的玉玺多有磨损,遂加以更换。南宋高宗时,有人进献一方玉髓,上面刻有“皇帝奉天之宝”六字,被视为至宝,后此印归元朝所有。
4,明成祖的玉玺。朱棣得位不正,为了显示自己是天命所归,特意打造了一枚“奉天征伐之宝”。他用这块玉玺向文武百官暗示自己的地位合理性。此外他还用一块“大明皇帝之宝”来象征对明朝半壁江山的统治权力。至于其他藩王割据自雄的地区则由藩王们自行选用各地所产的玉石制作当地所使用的玉玺。
5,清朝的玉玺。清初时,皇帝玉玺仍沿用明代旧制,由奉天府(沈阳)制造。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后,朝廷权力回归京师,自此以后的皇帝玉玺皆由京城建制。乾隆皇帝时,玉玺制造达到鼎盛,凡祭祀、奏章及重大事宜都要盖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