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上面人是谁?
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到2015年央行退出流通领域并正式发行了新版纸币。这六十七年间,人民币主币共换了五版,硬币换了四版,各套纸币和硬币上都镌刻着人名,这些名字的背后都有不一样的传奇故事。 1. 第一套人民币(1948--1953) 这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发行的,在印制工艺上采用了“双色号码纸”、“混叠印刷”等技术措施,使钞票防伪功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在券面的图案设计上,除了采用人物头像外,还首次加入了花边。
第一套人民币共有十六种面额,最大的是壹万圆,最小的是壹分。虽然最大面额只有伍仟圆,但因为当时处于战争时期,社会物资极度匮乏,五千就是最大面额了。这张大额货币的背面,印着工农联盟,上面的图案分别是纺织工和农民,代表了当时最重要的两个阶级。
第二套人民币(1955—1962) 在第一套人民币的基础上,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进行修订,减少了券别种类,增加了纸张厚度,提高了防伪技术,同时改变了第一套人民币上的错误。
这个版本的人民币,大家最熟悉不过的了,现在使用的第五套人民币就是这个版本的延续。当时正处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国内经济面临严峻考验,为了稳定市场,政府开始大量印制第二套人民币。所以该套币中有不少“大面额”,比如最大的五百元券,最小的贰角券。 在第二套人民币中,有四个面值的钱币上铸有人像,它们都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指令而雕刻的,分别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中还有两幅画,一幅是邓丽君肖像,另一幅是毛主席去安源。
三、第三套人民币(1962——1974) 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我国开始着手设计自己的独立币制。1962年,财政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三套人民币》的公告,开始印制第三套人民币。这套人民币取消了对铸刻文字的限制,因此正面主景图案下方都印有“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并在背面印上了年号。
第三套人民币在设计思路上有所继承,但增大了面额数字,取消了票幅中的阿拉伯数字,增加了防伪标识。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套人民币发行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供应短缺,还出现过现金黑市,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能换一条香烟或一斤猪肉呢!
四、第四套人民币(1980——2000) 这一套人民币我们最熟悉了,除了少数几枚纪念币外,其余的都退了。这四套人民币中,有两个100元的,一个50元的,一个20元的,此外还有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钱。
第四套人民币的主体背景色是由绿、蓝两种颜色组成,正面图案是人民代表走出会场,表示全国人民大团结;背面的图案是一串五光十色的糖葫芦,象征生活的丰富多彩与美好。
这套人民币自1987年开始发行,至今已历经数次改版,其防伪技术也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防伪手段更是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