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翡翠老坑有哪些?
老坑,是翡翠行业内的一个概念,它主要指的是翡翠的产地,也就是出产翡翠原石的地方。根据来源不同,翡翠的原石可以分为:山料、子料和老坑。 其中,山料是指原生矿床开采出来的玉石,它经过长途运输,运进工厂后,还需要进行二次加工才能做成成品;而子料则是从河床中捡起来的玉石,经过简单清洗和打磨,就可以直接加工了;老坑则是指由地下水改变形态并清洗干净的山料或是子料,它质地细腻、杂质少、光泽强且透明度高。
因为长期受到地壳运动和地下水的作用,老坑内部的结构会发生变化,形成各种大小不同的空隙,这些空隙被染色剂填充后,就形成了所谓的翠性(即苍蝇翅),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坑的翡翠制品看起来更有灵气、更透亮的缘故。 用行家的话来说:“水头足”或“水头长”指的就是老坑。 而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时多关注其产地,也是很有必要的,毕竟不同产地的玉石,品质差异很大。
一般情况下,首先考虑产地因素的买家,都是为了避免买到人工染色伪充的老坑品。毕竟天然的老坑,色泽自然,表面光线反射感更强,而经化学染料处理过的假老坑,颜色过于均匀,反光弱,缺乏灵气。 当然,在购买时一定要仔细辨别,可以通过检查表面结构的方式,来鉴定是否为老坑。
老坑、老场。通常指开采历史在五、六十年以上,甚至是几百年的老洞,所产翡翠一般质量较好。如“高货场”、“老坑场”、“老秧地”、“老麻子洞”等。老坑翡翠的地质构造演化时间长,裂隙、杂质被充填、置换得比较彻底,结晶致密、细腻、湿润,透明度较高。若颜色好,即为上等翡翠,俗称“老坑玻璃种”、“冰种”、“紫罗兰”、“红翡”、“黄油地”等。主要产自老矿场的“乌砂锅”、“柳拱”、“达木拱”、“曼登田”、“三丫髻”等老坑,现已停采。如:“老坑玻璃种”高戒面,通透晶莹、价值连城。
新坑、新场。指新开采的矿洞,所产翡翠质量一般比老坑差。如“新坑场”,“新秧地”、“新麻子洞”、“新麻章”等。新坑翡翠的地质构造演化时间短暂,裂隙、杂质、气液两相流活动不彻底,结晶不太致密、质地略干、透明度较差。常有绵绺、裂纹、脏点等一些微细瑕垢出现,若颜色稍差则价值大减。主要产自近年来新开发的老矿场内的“新麻子洞”、“新麻章”及新矿场开采的翡翠。
老新坑。指虽有几十年的开采历史,但以前很少出货,直到近年大量开采或改洞另采而获取大量翡翠,此时的翡翠可作老坑论,所产翡翠质量较好。如“麻子章”、“水岭”、“会卡”、“帕岗”等矿场。虽然这些矿场开采的历史已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但以前产量很,近年大力开采,新采出来的翡翠可作“老新坑”论,一般质量较好。
老秧、新秧。指老坑、新坑翡翠中夹杂的结晶粗大、透明度极差、呈青白色鸡油黄的翡翠。
老矿、老房、新矿、新房。指开采翡翠原料的矿洞,翡翠的性质在老矿、新房中可能有优有劣,须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