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傅抱石在中国吗?

俞日成俞日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1944”这四个数字是傅抱石在1950年代以后才有的。 傅抱石的生卒年是(1904-1965),而1944年他在干什么?在他自己创作的年表当中,1944年他只画了四幅画——《瓶花》、《双燕》、《西园雅集图》和《柏堂琴意册页》。其中只有《瓶花》这一幅是有市场的,而且也不是什么名作;另外三幅都是送人的礼物,且都被收礼的人保存下来,至今皆入藏于各大博物馆内。

所以,如果说是这四幅作品让他的生活有了起色的话,那么至少这些画作是在1980年至1990年间开始流通并在市场上卖出的。 再看一下1945年的作品。这一年他创作了《丽人行》并得以售出,从此开始走上人生巅峰,成为知名画家并被大众所认识。说1944年傅抱石在穷困潦倒中度过是可以的,但说他那一年不在中国则是肯定错误的。

隆日聪隆日聪优质答主

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1965年9月29日),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汉族,江西新余人,杰出的画家、篆刻家和美术史论家。生前任南京师范学院(今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他不仅是具有强烈民族气节的画家,而且是学识丰富、勇于创新、造诣极深的艺术大师。傅抱石擅长画山水、人物,喜欢做石涛变化,笔致放逸,气势豪迈。他的人物画受陈洪缓影响,衣纹劲挺有力,神态潇洒自如。在山水画方面,他创造出独特的皴法,称为“抱石皴”。

傅抱石在篆刻、绘画和美术史论研究三方面都卓有建树,而且以独特的艺术个性,为中国现代美术作出了重要贡献,与关山月、潘天寿、李可染、石鲁等诸家齐名。其代表作品有《屈原九歌、离骚、天问》组画二十幅、《丽人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九秋图》、《雨花台颂》、《长征图》、《韶山颂》等。著有《国画源流概述》、《中国绘画理论》、《中国美术史》等着述。逝世后,南京市政府为他修建“傅抱石纪念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