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位画家画京剧人物?
我同意楼上的,是国画家和文人画的传统,导致了写意花鸟和水墨山水的盛行并占据主流地位。
在当代中国画领域,京昆艺术家兼画家有刘曦文、杜滋龄、郑山麓等;而其他领域的中年轻一代的画家当中,也有不少人涉猎过京剧题材,比如王西京、程大利、杨国新、胡永凯、梁思成的弟子陈植权等。
当然最杰出的还是李苦禅大师,他不仅是京剧爱好者,更以独创的笔意将京剧的人物神态、舞台效果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双雄斗鸟》被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天皇;《鹰石图》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松鹤延年》被作为中南海紫光阁的陈列作品。
他的学生齐白石也写过戏曲题材的作品,只是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罢了。 在现代之前,我国的绘画大致可以分为“院体”与“野逸”两个传统。前者是指受到官府支持,有着丰厚物质保证的朝廷机构中的画家,他们的作品多追求工细严整,代表品种是重彩水墨花卉草虫;后者指不受官方支持的文人画家,他们大多生活清贫,甚至穷困潦倒,为了维持生计往往要兼营别的职业,因此作画多追求表现性灵和对个人生活的直接描绘,从而形成了笔墨随意但内涵深厚的特点。在这个体系中,京剧显然属于“野逸”一脉。
到了现代,由于政治的原因,“院体”逐渐萎缩。新中国成立之后,因为国家经济实力不足,又无法像晚清民国时期从西方进口大量油画等外来艺术,加之我们又在文艺界推广大众化普及路线,所以国画在这种形势下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同时,在内容题材上,因为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需要,反映伟大领袖的肖像画和政治主题的画作得到了巨大的推动,它们或挂于公共场所,或印入出版物中,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然而这样的结果却是令人唏嘘的——我们在享受这些作品所带来的便利之余,却又不得不面对一种新的审美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