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940年用的什么钱?

仇永麟仇永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题主问的应该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货币体系。 整个货币史相当复杂,简单地说就是:法币—关金券—金圆券—银元券。 首先来说“元”这个单位,它不是一个法定的货币单位,而是一个银本位制度的附属品——因为当时实行的是以银元(标准重量为26.6克)作为本位的货币制度,而一元等于一盎司,1盎司大约相当于31.25克,所以1元就等于1/3盎司;由于我国古代一直沿用十进制,所以人们习惯性地把1元换算成10个“铜钱”单位。至于为什么是10个?因为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枚方孔圆钱——“秦半两”的重量。

接着来说这四种券类货币。 “法币”是指国民政府在1935年至1947年间发行的所有纸币和汇票的总称,发行主体是财政部,面值用“元”来表示。 “关金券”的发行主体是国民政府的海关,面值为“关金”,1关金相当于1美元。

“金圆券”的发行主体是财政部的黄金储备;它的面值“圆”是金的单位,不是人民币元的单位!1 金圆券=0.75 美元,或者1圆=4.2931元法币。 最后来说“银元券”,它的发行主体是行政院,面值“元”是法的单位、不是角的单位!1 银元券=1美元=7元法币或6元关金券。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些券类货币并不是同一种货币,因为它们代表的发行量不同、兑换关系也不一样。比如“法币”可以兑换金币,而“金圆券”只能兑换黄金。同样,“银元券”不能换回“法币”或是“金圆券”。

路常君路常君优质答主

1、流通抗战区的货币有:1938年2月国民政府为支援抗日前线,促进根据地经济建设,特发行1元、5元、10元三种券值的“中储券”。同年6月晋察冀边区银行正式成立,发行1角、2角、5角、1元纸币,以1元为单位,1942年停止发行。1939年2月陕甘宁边区银行正式营业,先后发行5分、1角、2角、5角、1元5种货币。同年8月冀南银行开始流通货币。次年发行“冀钞”。1940年7月北海银行成立,发行“北海币”。1941年5月晋冀鲁豫边区银行成立初期发行铜币券,嗣后发行“晋冀鲁豫币”。1941年7月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发行“抗币”。

2、流通沦陷区的货币有:1940年春日本侵占上海租界后,将“联银券”“中储券”宣布为非法货币,并限期兑换成日伪“中银券”。“联银券”、“中储券”流弊四起,金融混乱,货币膨胀。1942年2月日伪政府以“中储券”为抵偿,发行伪“中储券”,限期1年兑换“中银券”,“联银券”和“中储券”终于废止。

1942年日伪中央银行又强迫沦陷区各省、市银行发行“地方银行兑换券”作为“中银券”的辅币,并不断增发,以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日本投降前夕已废止发行。

3、流通国统区的货币有:1939年5月国民党政府宣布法币不兑现。1940年开始滥发法币。1941年3月,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租借协议》,取得美援贷款,作为发行法币的外汇准备金,法币发行开始与美援挂钩。从此,法币发行呈直线上升,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十分严重,1948年8月流通中法币高达660余万亿元,比抗战前增长1400多万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