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交所有消息吗?
最近很多朋友问,是不是真的在整顿艺术品市场,我的作品会不会被处置?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中国历史上几次著名的“打黑”行动。
第一次是1942年的“三·一五”大审判,当时日军为了打击抗日力量,摧毁中国人的意志和信心,逮捕了许多的爱国人士。其中著名文艺界“民主同盟”七君子之一的邹韬奋也被囚禁起来。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1946年3月,军统头子戴笠为了邀功请赏,派人将正在上海办会的邹韬奋诱至机场,当场扣留并押解西安监禁起来。 第二次是1949年的“镇反运动”,在新旧政权交替之时,很多不满现状、欲图谋反的人都被清剿,文艺界也有很多“反革命分子”受到惩处。
当然还有众所周知的“文革”十年,文化界更是遭受了空前的浩劫,很多优秀的文艺人才遭到摧残。 改革开放之后,社会风气逐渐转变,“打黑”也开始着眼于社会阴暗面。1998年中国法院首次开庭审理邓丽君走私案,由于当时舆论广泛报道,引起很大震动。 2007年起,中央启动了扫黄打非专项斗争,艺术市场作为滋生淫秽色情出版物的重要土壤,成为了重点打击对象。
据统计从2007年到2013年间,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共侦破各类刑事案件55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近7000名,打掉作案团伙1.5万余个。 如此密集的“打黑”行动令人印象深刻,那么这次对艺术品市场的整治是否也是同样的背景呢? 我们看到近期中纪委网站先后刊发了《郭文思涉故意伤害罪一案审理情况》、《北京一中院宣判郭文思故意伤害案 一审被判死刑》等文章,详细披露了艺人郭文思殴打同宿舍战友致重伤的案情,并指出其犯罪手段残忍,社会影响恶劣,罪行极其严重,应当予以严惩。 虽然这次“打黑”行动的导火索是因为犯罪嫌疑人郭文思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但仔细分析整个案件还是可以发现其中的蛛丝马迹——
1、该案于2010年开始侦查,期间辗转三个省市,涉及单位数十家;
2、专案组成员达70多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格最高的查办腐败案件专案组之一;
3、该案查明涉嫌行贿的国家工作人员多达30多名,还包括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的秘书;
4、该案被查出的行贿金额达到了2.7亿元之巨! 这样一起案值巨大,涉及人员众多的恶性案件的查处,除了彰显党和政府坚决打击贪腐犯罪的决心之外,我们是否也可以从中看到国家对于文化艺术领域渗透行为的震慑和警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