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推行隶书?

费善芹费善芹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汉隶兴起于西汉晚期,兴于东汉,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9年),由太尉桥玄等人提议,用皇帝的命令刻石制碑,作为当时官方认可的汉字标准书体。《熹平石经》的字体是汉隶中最具代表性的书体之一,至今仍然保留着汉隶的风格。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虽然以行书、草书为主流,但汉隶在这一时期并不是衰落了,而是得到了更大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汉隶作品很多,有《张迁碑》《曹娥碑》等代表作。

到了唐代,颜真卿上承魏晋南北朝书风,创作出结体宽博、笔法遒劲的新隶体——颜体楷书。而韩柳所作古文,则又启发了后世作篆隶之风尚。宋元明三朝,文人写字多用颜体楷书,或者行草书;民间通行的则是方笔楷书和宋体字。清康熙年间,由于康熙皇帝本人酷爱书法,特别是隶书,因此一度掀起了研习隶书的热潮。乾隆年间,书法家邓石如破出了清代前期“馆阁体”,以草隶入碑,开创了独具个性的邓派隶书。赵之谦、吴昌硕、黄自元、康有为、于右任等的隶书都极具特色,影响很大。

现代书法家林散之、沙孟海、费新我、刘艺等人都擅长隶书的创作与研究,尤其是林散之,他凭借精湛的书艺被誉为“当代草圣”“草书教父”。

方麦冬方麦冬优质答主

秦代隶书尚未成熟,西汉前期的隶书还保留着篆书的某些特征,至东汉,隶书的字形逐渐定型,此时的隶书用笔蚕头雁尾、波磔分明,并形成了独特的隶书体势,成为汉代通行的书体,汉代也因此有“隶书之盛”的美称。

东汉后期,社会上开始出现一种简易的隶书——新隶体,与当时工整规范的隶书不同,新隶体字形扁方、笔法灵活,既缩短了书写时间,又提高了书写速度,它实际上是汉代行书和草书产生的开端。汉代书法对曹魏、两晋影响很大,出现了钟繇、胡昭、索靖、卫夫人、钟繇、卫协等书法名家,流传至今的刻石、简牍、帛书等各类作品,仍然显示着两千多年前的西汉书法艺术的深厚传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