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0年代大学多吗?
很多!非常非常多! 当时全国有600多所综合性大学和工科院校,还有4000所中专(含技校)。 当然现在这些学校大都消失了——除了个别成为著名的985/211高校之外,大多数变成了其他学校的校区或者分校、教学楼和宿舍楼。
我读本科的川大(华西医学院)就是原华西医科大学的校部所在,而原华西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国立成都医学院(创建于1931年),再往前追溯还有1907年的成都西医学堂。
我们学校图书馆里有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校史,上面写了建校一百多年来的发展情况,还附了一张学校现在的全景图。我看了下,现在的行政楼和教学楼基本都在,只有一部分宿舍和食堂变成新的建筑物了。
另外一所我母校的大学——西南工学院,也就是现在的西南科技大学,原来叫绵阳工学院,也是600多所综合性和工科院校之一。我的毕业证和学位证都是绵阳工学院的。
这所高校如今也仍然存在着。 至于那些消失的高校,多半是因为行业变革或地理原因导致生源不足,渐渐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柏忡优质答主在古代“国有学”,是科举考试的附属物和预备学校,专门教育人才。清末改革学制,在京和各省分别新建大学堂1所,但办学困难,学生少,规模小,师资缺乏,设备简陋,而且没有法定的大学制度和统一标准。
国民政府时期,从20年代起至40年代,各种类型大学不断增加,有中央和省立的公立大学,中央特种教育的大学,还有教会大学、有私立大学和军事院校。大学增加的原因是,从政治上说,为了适应“建国储才”和“科学化治军”的需要,从经济上说,是国民经济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从大学的地区分布来看,上海、北京和南京3市集中大学10所以上的中心城市,有5个城市,就是江苏、广东、湖北等3个省也集中了10所以上的大学。全国90多省、市、区中,辽宁、山东、浙江10个省各有6所以上大学,陕西、四川等9个省各有4所以上,内蒙、宁夏每省各有1所大学。从省与大学的相对数字来看,江苏每13万人口有1所大学,全国是100万人有1所大学,从地区与大学的相对数来看,华东地区占32.2%,中南地区占28.8%,西南和西北地区只占15.2%和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