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中国人带玉?
因为我们是文明古国,而其他几个文明古国的文物中却没有发现过玉器(或者很少)。这应该与我们的文化和传统有关。 我国古代就有“礼之用,和为贵”“君子比德于玉”的说法并将玉比喻为水、石,推崇玉石在服饰、礼仪、祭祀中的地位和作用。用玉作为装饰品始于新石器时代,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中发现大量装饰品玉玦、玉管、玉珠等;良渚文化中除了大量的玉琮、玉璧外还出现了玉璋、玉圭等;山东龙山文化的玉璧和玉环最为精美。至商周时期,玉器的形制已发展到比较成熟的地步,春秋战国时各种形制的玉器大量出现并用于各种典礼仪式中如吉礼、军礼、嘉礼以及朝聘等。
秦一统天下后建立了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小篆成为官方规范文字加强了对思想文化领域的控制。以玉器为代表的许多传统民俗文化得到了国家的支持而在汉代得以继承和发扬。到了明清两代由于帝王重视且有钱赏赐给大臣们,使得玉器和玉石的原料大量增加。此外佛教传入以后佛教用品玉器也开始流行起来。 从有文献记载以来我们就在使用玉器了而且一直延续到现在。其它几个文明古国虽然没有找到玉器但并不表示他们就不使用玉器或玉器不在他们传统的首饰设计里。只不过我们没有找到他们的玉器而已。
姜乐优质答主据《论语》记载,孔子当时就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的说法,因此君子佩玉,古已有之,并一直流传至今。 在封建社会,玉还是官位的象征,明清皇帝的朝服上,就有九章玉佩,而王公大臣、各级官员的朝服上,则只能是“朝珠”(用翡翠或珊瑚等磨圆而成的球状珠串,与现代意义上的珠链不同),不能佩挂玉佩。民间的玉文化,是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相适应的,老百姓不能佩挂玉佩,一般也就只是把玉挂在家里,装饰厅堂、居室,或把玉放在箱柜里,辟邪除秽,防虫蛀,保平安。
此外,古代的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关于玉的神奇说法。比如,把玉扔进碗里盛的水里,可以解毒;有毒的蛇鼠,只要见到了玉,就会死去;吃了玉做的药丸,可以长生不老等等,尽管不少是封建迷信的说法,但还是有人信以为真,去用玉消灾避邪,祈求延年益寿,甚至能当灵丹妙药治病。
那么,为什么中国人“有玉情节”,而外国人没有呢?实际上,不少外国人,也有用宝石装饰自己身体的习惯,但没有中国人那么盛行,而且装饰身体的部位,也没有中国人多。这就要从文化背景上寻找原因了。 在封建社会里,玉在我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孔子曾经说过:“玉德有十一”,并列举了玉具有仁、洁、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11种“德”,可以和君子的人品相媲美,是君子之象征。这种说法,被封建王朝所采用,定为礼遇百官的“圭璋之美”,并成为封建社会礼教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