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家刻书什么时候开始?

冷嫦冷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刻书”这个词有点意思,我猜测题主想说的是私人出版书籍,但是看题目又好像不是想问民间私塾教学用书的刊印流通(如《三字经》、《千字文》之类)。那就从我看到的关于“刻书”的第一眼印象说起吧! 我以前在图书馆整理古籍的时候见到过不少“刻书”的字样,不过那时我以为“刻书”就是刻字的版子,印刷的活儿。后来接触到古籍珍本,才慢慢了解到“刻书”的意思。 明代南京的刊书业是相当繁荣的,许多书商都是江南人士,如杨氏、袁氏、王氏等,明末有“金陵刻书”之称。这些书商的店铺门面都不算太大,一般以印刷、刻书为主,也有卖书和租书给穷学生的人家。他们除了承接官府委办的刻书任务外,主要是承做私人的书目,也就是有钱人家喜欢的书。这些书要印得精美,装帧讲究,插图多彩,当然价格也贵。

当时南京城有许多书坊都印有“刻书”二字,如“世德堂”、“汇刻山房”、“宝雅斋”等等。这种带有“刻书”字样的图书,通常都是质量较好较精美的,价格自然也不便宜。不过,这些书坊也承做官坊本,所以也不能完全据此判定一本书是不是私人出版的,还要结合其他方面来看。 清初,南京的刻书业虽然还有一定的规模,但已不及明代。康熙时,南京曾一度成为禁书之地,所以乾隆以后才有起色。不过,这时南方的刻书业已经兴起,尤其是苏州和杭州。

苏州的刻书业主要是书贾张姓一族控制的,杭州的刻书业则是严氏兄弟(允恭、允礼)为首的严家弄书店群占据着市场。这两个地方的刻书业风格与南京有所不同,南京的刻书业多是承做官方及富贵人家的订单,而苏州、杭州的刻书业则更多的是做普通市民的生意。他们的文字水平以及图书质量高低不等,有的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甚至故意多印错字。

总之,我觉得中国的私人刻书应该从南京的“刻书”字样开始算起。

米亦好米亦好优质答主

中国私家刻书当始于西汉末年,王莽执政时,哀帝时的博士弟子,曾为县令史的许慎曾"避世居淇水之上",著有《五经异义》等书,约光武初年返回都城洛阳。他曾以家书式向皇帝推荐过杜林等人,许慎家居淇水时私家刻印图书当是可能的。东汉末曹操的谋士繁钦曾在军中私家修书刻印,其子繁式更常以校勘图书为事,这在曹植《与繁钦书》和《与繁氏阿买兄书》中有所记述。东晋的道教创立者葛洪,在广东罗浮山中的住宅中曾仿照汉代书家的笔迹,摹刻过数十卷古本《道德经》。同朝著名高僧道安也以聚徒教授经书为己任,他的弟子法和曾将师父讲经时所作的注疏写成书板流传后世。以上所述,为汉、晋时期私家刻书的片断见于记述者。刻印图书既是私家藏书,又是传播图书的一种形式,其书板所刻之书,或为供亲友子弟阅览抄录之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