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几位中国书画家?
我了解的几位当代中国书画家,按照时间顺序排的话应该是:王镛、刘彦训、赵志明、田黎明、张立辰、郭怡琮、刘炜、叶芃、周京新 这些艺术家都是在中国画画的,有画国画的,也有画油画的;有退休前在国内大名鼎鼎的,也有早年默默无闻而晚年声名鹊起的;有现在已故去的,也有现在依然健在的。
他们都在中国美院教过书,与我都曾是同事,因此算是有资格谈对我的影响的。 王镛先生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开创者之一,他的篆刻、书法和绘画都有极高的造诣,对于当代中国画的影响极大。他主张“书画同源”,这个“源”不是源头的意思,而是说书画之间的关系就像水和鱼的关系一样密不可分。
他的“笔墨等于零”的言论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说王镛是反传统,其实恰恰相反,他是太崇尚传统了,为了传统不惜牺牲一切。 刘彦训先生的山水画气势磅礴,意境深远,是当代山水大家。他反对单纯的自然主义写生,提倡“师自然”的同时要加上“师造化”,也就是既要师法自然又要加工创造。
他的笔墨是相当考究的,山石的皴擦、植被的点染都有着严格的规范。同时作为职业的书画鉴定专家,他又非常推崇南宋四家的山水,认为那是山水画的巅峰。 赵志明的书法初学柳公权,而后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他的楷书端庄挺拔,行草潇洒流宕。他反对机械临摹古人字帖,提倡“读帖”,即认真观察分析古人的用笔用墨并用科学的眼光去判断字体的结构。另外他还特别强调练字一定要讲究实用,不要为了练毛笔字而去写毛笔字。他的学生包括现在著名书法家洪铁军、吴玉亮等。
田黎明先生是当代写意人物的大家,他早年学西洋画,曾经自学英文准备出国学习,但因为“文革”没能成行。他善于将西式的构图和色彩运用到写意人物中,又很好地融进了中国传统笔墨的因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 张立辰先生是花鸟大师孙其峰先生的弟子,他善用浓墨、涨墨,又得齐良迟先生传授泼彩之法,因而创作的花鸟作品浓淡相宜、干湿并用、色彩丰富而意境深远。
他用笔奔放,又深谙书法中的“提按”之术,因此笔下的花卉草木灵动鲜活、生机盎然。 周京新先生则是以花鸟闻名于世,他善画牡丹,笔下的牡丹绚丽灿烂、风姿绰约。他早年受业于孙其峰先生,后到天津美院读研,专攻花鸟,得郭怡孮先生亲授。
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素上作画。在工具材料和表现方法具有特殊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具有我国独特风格的画种。
中国画按其不同的表现内容可以划分为:工笔细描、写意泼墨。其主要的分类方式是人物、山水和花鸟。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山水以描写中国山川和笔墨表现为主;花鸟以描绘我国的草木花卉和禽鸟为主要对象;人物则主要表现我国的人物。中国画技法可分为工细严谨的工笔和豪放洒脱的写意。其中文人画是写意画的突出形式,如“徐摩派”写意花鸟画等。按表现方法还可分为写意泼墨和工笔细描。
工笔细描
工笔花鸟“徐黄异体”:徐熙创“没骨”画法,落墨为格,杂彩渍成。黄筌注重“勾勒填彩,彩色浓丽。”
写意泼墨
写意人物画,如“八大”、“齐白石”、“徐悲鸿”等人的作品。写意山水画,如“四僧”、“金陵八家”、“清初六家”以及“新中国山水画”大师的作品。
中国书法简称“书法”,它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书法是用毛笔蘸墨,在宣纸或绢素上写汉字的艺术,它不仅仅表现于汉字的“六书”、“六义”和“六法”,而且更重在于表现创作者的思想、情感与审美意识。书法艺术具有文字所有者(创作者)的精神、心绪,有其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因此,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之精髓,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汉字的由来,已有五千年的漫长历史。据史学家考证,汉字源起于原始社会时期的图画象形文字。象形图画文字形成于新石器时代,汉字形成于商朝,发展成熟于秦汉时期。商周时期,出现了“甲骨文”、“青铜体”;秦朝有“篆文”;秦汉篆隶,西汉碑额“隶中杂篆”;汉魏有分书,晋代有“流美书体”;隋唐有“真书”、“行书”和“草书”。隋唐以后,宋元时代的书法艺术进入新的辉煌时期。此后,历代人才辈出,佳作累累,绵延不绝,从而形成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海洋。在秦汉以前是书法的发展期,秦汉、三国、两晋是书法的兴盛期,唐宋以后是书法的鼎盛期。书体则逐渐演变成为“篆、隶、草、行、楷”五种,而每种书体又有“正、奇、变、险”等不同风格。
中国书法表现手法,主要运用笔法、结体和章法三种手段。在创作过程中,必须注重笔法、结体和章法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