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国画能体现中国文化?
中国画的画法虽多,但基本的表现语言无非笔墨、线条和色彩。因此要想在中国画中表现出‘中国’的味道,就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所谓笔墨,是中国画独具的特色。它是指作画时所用的颜料与使用的工具。中国画所用颜料为矿物质颜料,这是由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所决定的。自隋唐开始使用颜色作画的工具,一直到宋朝,才逐渐普及开来。明朝后期,工笔画兴起,对颜料要求更加严谨。而毛笔则是我国特有书写工具,它柔中有劲,刚中带柔,适合表现各种粗细、轻重、缓急的线条。这也是外国人学画画永远学不会的地方,因为笔尖上的功夫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成的。 笔墨所表现的另一个重要元素就是‘墨法’,它是用墨的技巧。
‘墨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浓淡、干湿、泼墨、积墨等。当然还有更为复杂的技法,如焦墨、浓墨、淡墨,这些是表现视觉要素的墨法基础。
在作画过程中,要根据作者的需要以及画面效果的不同,将墨的不同状态呈现于作品中。比如山水画中云雾的效果就用到了‘湿画法’,而花卉翎毛一类的作品则多用‘重彩法’,即现代的‘工笔画’。 除了笔墨之外,线条也是展现‘中国气派”的关键因素。
西方绘画是以立体主义为主,他们在塑造形象时,更注重物体的光影、结构,因而他们的笔触更多表现的是空间的纵深感;而中国绘画则是以线造型,注重线条的韵律感和整体效果。
所以在选择绘画题材的时候,最好能凸显这一特点,如人物画,就不太适合表现西方式的深度空间,而是应该更多地表现线条的时间感和流动感(如工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