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工笔画是什么?

蔚子洋蔚子洋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画的分类:按照画法分为写意画和工笔画; 所谓“写意”,是指不拘泥于物体外表形态的刻画而强调抒发作者感情; “工笔”则指细致刻画的对象。 写意画运用夸张、概括的手法描绘对象,强调神似,笔触比较简单;工笔画用细腻工整技法描绘对象,强调形似,笔触比较细致。但是这两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渗透的。 例如我们的白描写生往往兼有工笔和写意的方法在里面。要画好一幅人物画,必须同时掌握这两种方法。

当然,工笔画中的工,不是说工于技巧,而是说细致入微的表现力。所以工笔画要求线条流畅,笔法简练,力求生动准确,不追求下笔精细。 下面简单介绍一些工笔画的创作过程。 首先打草稿。很多画家喜欢直接写生,但直接写生有一个问题,就是不容易控制,容易跟着感觉走。因此我们可以先打一个草稿,确定一下构图,找出明暗关系,把握大体造型。

第二是勾线。工笔画很讲究线条的质量,一条线条应该是圆润流畅的,有轻重缓急。我们在勾线的时候,可以用淡墨勾出轮廓线,再用浓墨或碳素描边。

第三是上色。上色的原则是小块平面着色法,也就是把画面划分成一个个小块平铺的颜色,分次涂染。这样既能控制整体效果,又能让笔墨灵活多变。

第四是渲染。渲染是把调色盘里的颜色均匀涂刷到画面上面,可以统一底色,营造画面的整体效果。

第五是丝毛。工笔画里有很多描写的动物或者人物毛发的地方,我们除了用色块堆叠表现外,还可以采用“丝毛”的方法来表现,即像刺绣一样,一根根地勾勒,塑造出毛发立体的效果。

尉帆桂尉帆桂优质答主

工笔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的主流始终是人物画。人物画从战国至两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战国楚墓帛画和汉墓壁画、明器画为代表,这是工笔人物画的初创期;第二阶段以东晋顾恺之和其他无名氏人物画为代表,为工笔人物画的建立期;第三阶段以唐代阎立本、吴道子、周昉、张萱为代表,为工笔人物画的成熟期。第四阶段以宋朝李公麟和武宗元为代表,为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整理期。在唐及两宋,花鸟人物画亦十分盛行,代表人物有五代西蜀黄筌和南唐徐熙,及北宋赵昌、赵佶等,也为工笔重彩画的鼎盛期。两宋亦是道释及宫廷肖像画的繁荣期。

工笔画从创作方式上也逐渐形成了自己一套规范化的程式,那就是白描,即以淡墨勾勒物象的轮廓及明暗,不着颜色。这种程式与写意画大异其趣,而与西方的素描和以素描为基础的油画关系比较密切。虽然在表现审美情趣上各有异趣,但在造型方法上是大致相同的,都是以素描写生为基础,以客现对象为原型,并在写生基础上进行造型。如宋代李公麟的白描道释人物、阎立本的“步辇图”等,这种创作方法为现代工笔重彩向写实方向转化奠定了基础。

1.工笔画的概念

工笔画是工整细致一类国画技法的统称,即用细腻工整的方式描绘物象。因为中国画绘画体系与西方绘画的写实绘画系统有着本质区别,所以从形式手法上看,中国传统绘画中任何细节都不可能是绝对的“实”,任何手法也不可能完全等同于或接近于西方的写实手法,因此,中国工笔画中的“工”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从传统绘画理论和实践来看,一般认为比较工整细致的工笔技法有:白描、勾勒、勾填、勾染、三矾九染或十八染等等。尽管在这些具体的技法之间有细微的区别,但就其整体来讲,都属于工笔画范畴。

中国工笔画的演变过程经历了由简到繁,由繁到简,再由简到繁的几个阶段。从现存的战国楚墓帛画和汉墓壁画、汉朝墓室、石窟中的壁画和石刻、出土的大量的俑以及画像砖、画像石中的仕女、飞天、罗汉、仙娥等皆是工笔重彩画法。工笔画发展到北齐、北周、隋代,就出现了展子虔、杨子华、郑法士等一大批画家。他们笔下的道释、仕女、鞍马、宫闱等无不形神毕肖、工细严谨。唐代张萱、周昉所画贵妃、纨袴仕女和舞女,用笔“劲简”,色调浓艳华美。五代两宋时期,黄筌父子集工笔重彩花卉之大成,使得工笔重彩花卉成为花鸟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高潮。从此,工笔山水、工笔花鸟与工笔人物共同构成工笔画坛三足鼎立的繁荣景象,并出现了徐熙、赵昌、崔白、赵令穰、赵令弥、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李嵩和仇英等一批出色的工笔重彩花鸟、山水画家。这个时期也是工笔重彩画高度成熟和完善、工笔重彩画家大批涌现的时候。元、明、清的几百年中,特别是明代中期以后,随着写意花鸟和山水画的逐步兴起和发展,工笔画受到了巨大冲击,工笔技法和画家都处于长期停滞、减少的局面。直至清末任伯年出现,工笔画才开始出现复苏,任伯年以“没骨”技法为手段,在工笔画中较早地将中国传统的固有色与西方的明暗色相结合,以明暗造型、变化色相、纯度与明度来刻画物象,使物象既比传统工笔重彩画逼真、生动、富有立体感,又比后者色彩更为雅致、古朴、脱俗,开创了近代工笔画发展的新路。近代以来,以徐悲鸿、蒋兆和、刘继卣和亚、于非暗以及周思聪等为代表的一批画家,对工笔人物和花鸟画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