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外汇兑用券是什么?

程惠茵程惠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没有外汇市场,所以不存在“炒外汇”的说法。 如果你持有的外币想换成人民币,到银行去办理结汇即可;反之,如果持有人民币想去换外币,办购汇就行了。(备注:目前仅个人能办理以上业务,单位需到外汇管理局办理相关手续) 无论是结汇还是购汇都是实时交易、实时报价的,无纸化交易(T+0),即客户当天购买的资金,当天即可卖出,并能在当天不同时间点进行多次买卖操作。

在汇率变动时,你之前购买的货币对股价的变动做出相应的调整。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银行提供的电子平台上完成的,无需像期货那样到指定的交易所进行操作。 不过,虽然中行的外汇宝是实时的,但是它的价格参照的是中间价,而非即时价。中间价是在某一时间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上最活跃的交易价格的算术平均值,它反映的是银行间的交易情况。而即时价则是银行或金融企业在其他同业部门之间购买和出售外汇的价格,反映了市场的交易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中行外汇宝采取的是以帐户形式管理的外汇理财模式,投资者必须先开立外汇交易专用帐户,并在该帐户下设置子账户才能进行交易。

皮欣雅皮欣雅优质答主

中国银行外汇兑用券(简称“外汇券”,又被称为“外汇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3年至1990年间,对持有外币的国内居民(主要是归国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华裔),在国内特定地区(主要是广东省与福建省)就其兑换的人民币,单独以一种特殊的人民币现金形式发放的一种款项。在国内特定地区,外汇券(对人民币)可以自由流通使用,而其它地区则需要兑回人民币方能使用;对于外国人(或外籍华人、华侨等),外汇券(对所持外币)亦能在国内特定地区自由流通使用,其它地区则需要重新兑回外币方能使用。从本质上来说,外汇券是一种在特定区域内的“地方人民币”和“自由兑换币”。

1990年起发行新版“中国银行外汇兑换券”,图案和1980年版第壹套“中国银行外汇兑换券”完全一样,只是去掉“广东省专用”的字样。1991年11月15日,中国银行发布通告:从1992年起“取消外汇兑换券,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来大陆后,可以申领《外汇兑换水单》,证明在境内没有用完的外汇数额。如出境时仍决定把外汇兑回,可凭《外汇兑换水单》和本人护照在外汇指定银行重新办理兑换,享受原兑换时的汇率;如出境时决定携带出境,可凭《外汇兑换水单》在外汇指定银行办理售汇或旅行支票,不折损原兑换数额。新制度仍保留中国银行以外汇券作找零数或付尾款的规定。但《外汇兑换水单》必须妥善保管,如有遗失,不能补发。”1995年3月20日,《人民日报》在第四版刊载中国银行总行通告:“所有兑换外汇兑换券的外币,均按原兑换日外汇牌价购汇,不享受兑换日到出境日之间的汇价升水”。这标志着外汇券已经逐步淡出人们视线。

根据第壹套“中国银行外汇兑换券”的正面文字:“中国银行发行的外汇兑用券仅限于持有外币者在我广东、福建(包括厦门经济特区)地区在我行兑换所得人民币时使用……持券人可在上述地区凭券自由购物、自由汇出。持券人如系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离开上述地区后,在该地区内使用有效,其它地区用时,必须缴回银行兑回原兑换的外币支付,如汇往国外,则可凭原《兑换水单》直接汇出,汇费免收……”

由于“外汇券”的特殊属性(“国内地区流通的特殊人民币货币”、“可直接流通使用的外汇”),在其发行期间,中国香港及东南亚地区的币商对其颇感兴趣,并以高于人民币的价格进行收购,形成了“外汇券”在发行地区外的实际“自由兑换价”。对于其国内的持有者,尤其是广东与福建居民,更成为一种相当于“外汇”般的特殊礼品。但在国内其它地区,由于其流通的限制及其它居民持有和使用“外汇券”的渠道不通,而形成了其在发行期间在其它地区价值被低估的尴尬。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的外汇管制改革的深入,外汇券逐步从人们的视野和使用中消失。与此同时,其在钱币收藏市场中的价值逐步显现出来,尤其是其第壹套(1980年版),已日益成为世界钱币收藏市场中的珍宝。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