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鄂尔多斯美术作品展?
今天在图书馆看到一本杂志,2014年1期《美术观察》,里面有一篇标题为《交流与生长——当代美术访谈录之七》的文章,作者为本刊记者,采访对象是著名的美术评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孙景波先生。 文中有一段关于“第三极”的对话非常精彩,摘录如下(略有删减):
“第三极”这个概念是孙老师提出的,他在这里所探讨的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保持中国文化自有的属性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我国文化走向乃至整个社会走向一个怎样的问题,是非常有道理的。
第三极:目前全球化来势凶猛,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将如何面对?
孙景波: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个性,有个性才有魅力。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文艺是在一种无序状态之下进行着全方位的全球化进程和市场经济进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作为具有五千年辉煌文明的民族,如果失去了自己的个性,那么这个民族就只能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就犹如你说的,只能被殖民。所以,今天我们面临的一个急迫问题就是要保卫我们的文化主体性,也就是要保护好我们民族文化中那些最可宝贵的东西。
那么,什么是我们民族文化中最可宝贵的呢?我认为就是人文精神。
第三极:能不能具体谈谈你对人文精神的看法?
孙景波:我这里所说的“人文精神”,并不是指那些在学术研究上或写作中固守于某种理论或观念的学者或作家,而是指那些始终如一地秉承着对人和社会的真切关怀和热心扶助的精神气质的人。他们或许不是最优秀的,但不是最具代表性的。
一个人假如丧失了这种精神气质,那就意味着他的灵魂已经死亡了;而一个民族倘若失去了这样的精神气质,那么这个民族也就毫无生气可言了。
为了更有效地推动鄂尔多斯地区美术事业的发展,展示本地区的美术成就,促进与全国兄弟省市的美术交流,推动本地美术创作向更多元、更深入、更活跃的方向发展,扩大我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自2009年开始,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共同发起组织中国画系列提名展。从2009年至2014年该展相继举办了“丹青草原——中国当代著名中国画家鄂尔多斯采风暨提名作品展”、“草原情,赤子心——中国当代著名军旅画家提名展”、“大河上下——黄河魂中国画大展”、“民族百花——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家百人作品选展”、“高原之·源——中国当代著名工笔画家邀请展”“行草百年·薪火相传——孙伯翔师生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心存山水-大美中国第三届山水画提名展”和“时代新象-中国写意·全国中国画百家提名展”。共展出全国2000余位著名老、中、青画家的优秀中国画作品共1300余幅,引起了全国美术界的极大关注和美术爱好者的热情参与,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社会影响。
中国美术家协会通过八年的实践,对与地方联手打造中国画大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成功举办上述展览的基础上,定于2015年继续推出一个规模更大,水平更高的综合性的美术大展,计划每两年举办一届。2015年10月至11月举办首届展览,“第十一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鄂尔多斯采风写生活动”作为美术大展的前期活动,中国美术家协会根据展览的需要邀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理事和各专业美术委员会的主任、秘书长及部分各领域著名美术家共120多人分两组莅临鄂尔多斯地区采风写生,为中国美术家协会“2016中国美术提名展——首届中国美术鄂尔多斯展”创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