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多三如九银锁寓意?

禄昕钰禄昕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九是奇数中最大的,在数字排序中位居最后,是数之极。因此,九在古代被认为最大、最多、最尊贵、最神圣的数。九的这种地位首先来源于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古人以为天有九霄,一为苍霄,二为赤霄,三为碧霄,四为青霄,五为紫霄,六为黑霄,七为缙霄,八为素霄,九为玄霄;地有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人有九窍,即两目、两耳、两鼻孔、口、前后二便。而且,在数字相乘中,九还是许多大数的来源,如“六九五十四”、“九九八十一” 。因此,古人以为九是无所不及、无所不载、无所不通的数。故《周易》说:“以阳爻之数言之,天地之数,始于一而终于九,此一变之终局也”。

由于九是数之极,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常用乘九、积九、九九、九五、九四等数字来表示至极至大之意,如“九重”、“九天”、“九霄”、“九州”、“九年”、“九族”、“九变”、“九鼎”、“九宾”、“九族”、“九畴”、“九服”、“九山”、“九丘”、“九官”、“九河”、“九囿”、“九军”,“九品中正制”、“九锡之礼”,等等,都含有无以复加、极其尊贵、极其重大的意思。在中国古代,九是唯天独尊的数字,因此,与天相关的数字都要用九。如“九天”、“九重”、“九霄”,表示九重之天;古代皇帝祭祀天地时,在京城正南郊外设祀天的地坛,地坛是一个方形大石台,由九层台阶构成以象征九重天。

此外,由于皇帝是上天所立,被称为天子,因此,九也逐渐成为皇帝的代表数字,封建等级制度中,皇帝的生活制度、礼仪规制都要用最尊贵的数——九作规定,如皇宫的称谓为“九门”、“九重”、“九门提封”,皇帝所住的皇宫叫“九重宫阙”、“九重深院”、“九重天”;皇宫的门上有九个门钉,皇宫院的围墙由九丈高的石头砌成。最典型的如北京紫禁城,自南而北的中轴线上,有七座主要建筑,每一建筑的门、窗、殿柱及台基的护栏,均为九或九的倍数。甚至连封建帝王的专有称号,如“九五至尊”、“乾纲九德,坤顺六行”、“九夏被泽,四海承风”、“八戎九夷咸慕”,等等,也都要用“九”。又如《北史·杨愔传》:“今所营立,功巨费广,役有九成,期三驾,岂唯民力凋残,抑亦国储虚罄。一毫不利国家,一毫不益生灵,而妄兴功役如是,惧非陛下为民父母之意也。”《新唐书》:“今关辅比遭西戎之祸,残破未复,兵气尚交,加以役费九成,恐边人复有流移,非国利民福之所也”。

九的这种地位还来源于中国古代数术文化中以奇数为阳、属天、为阳数,偶数为阴、属地、为阴数。如一、三、五、七、九等奇数为阳数、天数的观念,在中国古老的“九宫”图中得到了典型体现。“九宫”图,又名“洛书”,传说是从一条神龟背上发现的一幅图形(图略)。“九宫”图具有十分奇妙的数学规律,即图中每横行五数相加等于十五,每竖行五数相加也等于十五,两条对角线上五数相加还等于十五。这个数字规律是我国古代学者在长期观察洛河中沉积泥沙和流水运动中总结出来的,因此称洛书,是二十八宿、河图等宇宙模型的浓缩,具有十分深邃的文化底蕴和科学价值。

九之所以在阳数、天数中居于极数地位,还在于九在中国古代“天干”、“地支”中各占四位。如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