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家什么桓?

于依繁于依繁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并称“二王”,王羲之书法史上地位最高,称“书圣”;其子王献之书法也佳,人称“小圣”。 王羲之(321年-379年)东晋著名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松雪道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出身世家大郡望。历任秘书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等职,死于任上。能诗文,擅隶楷行草多种书体,师承汉魏一脉,对后世书法影响巨大。代表作有《兰亭序》《乐毅论》《黄庭经》等。

王献之(344年-386年)东晋书法家。字子敬,小名官奴。王羲之第七子。历任建威将军、吴兴太守、辅国将军、宣城太守、右军将军等职。个性鲜明,傲诞不羁,曾用瓦片当砚台,把纸铺在墙上练字。王献之在继承家学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精研体势,创制了不少新体式,尤以行书为最,对后世书艺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代表作有《洛神赋》《鸭头丸贴》等。

那林让那林让优质答主

桓帝末年以后,宦官、外戚轮流把持朝政,政治黑暗,文人思想苦闷。书法家蔡邕是当时著名的文人和书法家,他“终日临书读易,手不释卷”,对经学、音律、辞赋、书法、绘画都有研究,著有被誉为“五经奥义”的《蔡邕五经集录》和《独断》、《笔论》、《画论》、《琴操》、《文范》等书。

蔡邕的书法,在当时就很有名望,他擅长篆、隶,尤以隶书造诣精深,汉灵帝时,汉朝的宫门、官府等地方大兴造作,蔡邕常被召去题字。又校正六经文字,刻于碑上,即著名的《熹平石经》(熹平是汉灵帝的年号)。因当时书家皆认为蔡邕书为绝伦之作,前来观看和摹写的人车水马龙,每日达到千人之多,使碑下一天之内被践踏成一条深沟!蔡邕的《独断》中有“墨朱叠漆”,“先书而以药漆填之,……后以朱写之”,指的就是传世的《熹平石经》。

石经以汉隶书写,其结字方正,蚕头雁尾明显,“骨气丰匀,方圆绝妙”,“上承汉篆,下开唐碑”。因此成为后世取法的典范,如王羲之摹写的《乐毅论》“自谓可比石经”。梁朝袁昂《古今书评》中对蔡邕的书法评论道:“元常(钟繇)隶、楷,若高峰造极,徐岳镇浮。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晋卫恒《四体书势》记述蔡邕对书法理论的功绩时说:“魏初,钟(繇)、胡(昭)以草行书为莫能增损。晋世王羲之,称为最。

“羲之书有十一种,变章草作今草,……又创获飞白,以为八分杂体,结构劲媚,由是不能加焉。”魏时杜预评蔡邕的书法是“书体骨肉相称,葱茜朴茂”,宋代的刘有《衍极》中称其为“笔必双鷁”,即字字都有明显的波撇。《宣和书谱》称“邕精于书翰,得“神助”,评其隶书“骨气丰匀”,认为“古今篆隶,无能出其右者”。由此可见蔡邕书法的成就和地位。相传蔡邕看到一种漆黑透亮的黄土,发现适宜制砚,因此制成“鱼尾砚”传世,这便是著名的“终南进士”。

又有传说,蔡邕曾听见灶中柴火发出清脆的声音,觉得是制鼓的好材料,于是挖出来制成“柯亭之椽”,在柯亭做记号,十五年后到柯亭,果然取出一节檀木,制“柯亭之笛”。后来人们形容能识英才叫作“柯亭解椽,豫章寻剑”。《晋书习充传记载“习充好古,善图画,又工书,时人共以书画譬于二王,书类元常,画类张僧繇”。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