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有什么?
中国雕像主要有,青铜、陶瓷、玉石、漆器、画像石、石刻等材质。 不同材质有着不同的造型风格。 比如,青铜可塑性强,能铸造复杂图案和人物表情;又因青铜质地坚韧,可以锻打出非常复杂的样式和纹理。所以,商周时期,很多雕像都用青铜铸造。但是青铜有一个缺陷就是容易锈蚀。为了长久保存,人们想出了涂层防锈法,就是把青铜器上一层层地涂刷上漆来保持光亮。但是这实际上影响到了青铜器的透气性,导致里面的铜器慢慢发生变质。现代考古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像,大多是涂了色液的。
后来人们学会了在铸好的铜器上刻划出纹饰的方法,即所谓的减造法,用来防止生锈。这种方法后来逐步发展为镂空的花饰,进而发展成各种各样的花纹。但是,因为青铜本身较硬,很难雕刻线条,所以早期雕像的纹饰虽然繁复,却比较粗犷,到了西周中期后,才渐渐变得细密。
而瓷雕则完全不一样,它需要采用一种特殊的烧结工艺——釉下彩。就是在瓷器表面施一层玻璃质釉,然后描绘纹饰,再入窑烧结,使彩图呈现在半透明的釉面上。这种烧结方式决定了瓷雕不能太大太厚,否则会难以烧结,或者是烧结后的雕像虚薄不耐久。因此中国的瓷雕往往都比较小巧精致。
而玉也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雕刻材料之一。它的特点同青铜相似,既不易腐蚀又能细致雕琢。所以也是古代王公贵族们最喜爱的装饰品。但是玉材较贵,不是普通人轻易能用得起的,所以除了作为首饰外,玉最常做的用途是做成礼器或者工具,如璋、璧、圭、琮、梳、刀等,表现出一种肃穆而高贵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