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有什么?
中国雕像主要有,青铜、陶瓷、玉石、漆器、画像石、石刻等材质。 不同材质有着不同的造型风格。 比如,青铜可塑性强,能铸造复杂图案和人物表情;又因青铜质地坚韧,可以锻打出非常复杂的样式和纹理。所以,商周时期,很多雕像都用青铜铸造。但是青铜有一个缺陷就是容易锈蚀。为了长久保存,人们想出了涂层防锈法,就是把青铜器上一层层地涂刷上漆来保持光亮。但是这实际上影响到了青铜器的透气性,导致里面的铜器慢慢发生变质。现代考古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像,大多是涂了色液的。
后来人们学会了在铸好的铜器上刻划出纹饰的方法,即所谓的减造法,用来防止生锈。这种方法后来逐步发展为镂空的花饰,进而发展成各种各样的花纹。但是,因为青铜本身较硬,很难雕刻线条,所以早期雕像的纹饰虽然繁复,却比较粗犷,到了西周中期后,才渐渐变得细密。
而瓷雕则完全不一样,它需要采用一种特殊的烧结工艺——釉下彩。就是在瓷器表面施一层玻璃质釉,然后描绘纹饰,再入窑烧结,使彩图呈现在半透明的釉面上。这种烧结方式决定了瓷雕不能太大太厚,否则会难以烧结,或者是烧结后的雕像虚薄不耐久。因此中国的瓷雕往往都比较小巧精致。
而玉也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雕刻材料之一。它的特点同青铜相似,既不易腐蚀又能细致雕琢。所以也是古代王公贵族们最喜爱的装饰品。但是玉材较贵,不是普通人轻易能用得起的,所以除了作为首饰外,玉最常做的用途是做成礼器或者工具,如璋、璧、圭、琮、梳、刀等,表现出一种肃穆而高贵的气质。
雕塑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有着举世闻名的彩陶艺术,也有辉煌的石窟艺术,还有历代陵园的大型雕塑以及宫殿,园林,寺庙和陵墓中众多的宗教和人物的形象。
石窟艺术
石窟作为雕塑作品的一个集中而又重要的载体,集中体现了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在中国,著名的石窟有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以及数以百计的山西晋祠等,他们都是人类文化的珍品和艺术的宝库。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县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洞窟呈蜂窝状排列,高低错落,上下叠覆,其开凿延续时间之久,工程之大,艺术之精,可称为世所罕见的古代艺术宝库,石窟现存有洞窟492个,壁画4.5万平方米(大约等于6座故宫太和殿的面积)和泥质彩塑像2400余身。据文献记载,莫高窟是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名叫乐樽的僧人开始开凿,以后历代都有建造,至隋唐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步衰退,历时1000余年雕凿而成了一个宏伟的艺术宝库,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市西武周塞山南麓,这里集中了北魏历代皇帝和统治者用数十年时间开凿出的大窟小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著名的昙曜五窟就是他们统治时期完成的。窟内雕刻技艺精湛,雕刻造型气势磅礴而传神。云冈石窟虽然在艺术形式上保留了印度犍陀罗风格,但其造型、体态和装饰却已显露出中国式的风貌.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十四公里处的伊河两岸龙门山和香山,这里青山对峙,一水中流,形成“双阙云峰峙,烟岚紫气浮”之态势,有“龙门环翠”之称,龙门石窟造像以它规模宏大,雕刻精湛,题材多样而成为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