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史有哪些版本?

练薇瑶练薇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学艺术的时候,中国艺术史的教材很多。 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章服制度史,一类是中国画发展史。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分类方式。 我上学时,美术学专业(国画系)的中国艺术史是分章服制度和书画两个部分的。

另外,美术学专业(工艺美术系)的中国艺术史,则分为青铜、陶瓷、丝绸、绘画、文字五个部分。 而设计学专业(装潢系的)的中国艺术史,则是以书籍装帧的形式出现,单独成册。

除了学校指定的专业书目之外,学生还可以自行选择一些其他版本的书籍进行学习。 中国艺术史的编写版本非常多,几乎每年都有新的版本问世。因为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以及研究的深入程度不同,所以很难说哪一种版本最好。 但是,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对艺术品进行划分,然后找到相应的好书。这样学习起来会有比较清晰的方向感。

将中国古代的艺术品按照时代划分为:原始社会时期,先秦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十国时期,宋元明清时期,近代现代时期。然后在每个阶段中选出代表性作品进行赏析,再联系相应的时代背景加以解释,这样一本书就应该具备了吧。

那么,对应于这样的艺术品划分方法,选择性的阅读有关著作,应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当然,如果还有同学觉得这样的划分过于粗略的话,也可以采取更细致的方式,比如按题材、或按文化传统等等方式来对中国古代的艺术进行划分。然后再选书。 如果实在不知道该读哪些书,可以读一读我们编辑的这套丛书,它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评选的「国家级精品课程」配套教材。

栾皓然栾皓然优质答主

在中国现代学术体制当中,有两种艺术史占主流。一种是以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家为中心线索来叙述的中国艺术史。以顾恺之、吴道子、阎立本、张萱、周昉、荆浩、董源、五代四大家、宋四大家、元四家、吴门派、四大名僧乃至近代的黄宾虹和潘天寿等书画家为中心线索,来梳理中国艺术史。这样的中国艺术史是沿袭自清代,比如《佩文斋书画谱》和《历代名画记》的书画名人大全一类的叙事方式,在20世纪30年代被正式地制度化,如当时的大学里设艺术史的课程基本依照这个方式来讲授。

另一种则是按照造型艺术的样式和材料技法来分雕塑、绘画、工艺、建筑四大门类进行研究的方式。20世纪30年代初,在留学西洋的梁思成和林徽因等一批学者的倡导和推动下,按照现代西方学科体制中所说的艺术史研究方法,在国内大学里正式设立各种艺术史相关科系和课程。比如中国第一所美术学院-国立北平艺专,1932年在校长徐悲鸿的主持下,增设“史论组”,开设“国画源流”和“西画源流”课,讲授从史前原始艺术,到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再到近代艺术的历史发展;次年又增设“雕塑史”和“建筑史”课。之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清华大学营建系里也设置了相关的艺术史课程。

这两种艺术史叙事方式彼此之间既有矛盾又有重影,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后一种艺术史的叙事方式成为主流,而前一种基本上成为美术史的叙事内容。进入21世纪,受西方史学理论的影响,出现第三种艺术史,比如研究中国艺术史的学者高居翰、方闻、巫鸿,用新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国艺术史,他们并不拘泥于传统艺术史框架,而是从新的视角出发,结合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和女性主义等方法,对中国艺术史研究提出新的见解和观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