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套人民币那人是谁?
第三套人民币,是一套人民币,也是一套有故事的人民币。下面为大家讲述这套人民币中的两位主人公的故事。 1953年,国家财政经济部部长薄一波到银行考察时,发现大量纸币在流通,而当时的国家经济又比较困难,于是决定发行第三套人民币。但是第三套人民币从设计到印制完成需要很长的时间,为了应急,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12月首先发行了代用券(即第二套人民币)。 1950年底,第三套人民币的纸钞和硬币图案终于制定出来,其中纸钞一共有6种,分别为:1角、2角、5角、1元、2元和5元,而每个面额分别有一大一小两枚,共12张,由于5元的面值最大,所以俗称“五大顶子”;硬币则共有4个面额,分别为:1分、2分、5分和1角。
当时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时期,一切物资都按照计划来发放,甚至连纸张这样的消耗品也不例外。为了印制第三套人民币,交通部公路总局上海汽车修配厂被选中作为印刷点,但由于技术问题,第一次制作的试样票并未能通过。于是该厂派人到天津拜访荣毅仁父子,希望借他们的印刷机器,却被一口拒绝。就在这时,恰巧荣毅仁到上海公干,见到了这张被拒的求救信,便立即派车将这封信转送给自己的父亲。原来当年抗日战争期间,荣毅仁曾在租界内开办过印刷所,因此留下了一些现成的印刷设备。
荣毅仁马上派人将这些器材运送到上海汽车修配厂,这才诞生了后来我们看到的第三套人民币。